国台办:企图用语言为工具改变台湾社会的文化和民族认同不可能得逞
2022-01-27 21:14:06 来源:新华社
图为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记者王承昊、刘欢、陈舒)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26日应询表示,民进党当局蓄意将台湾民众使用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普通话划分为所谓“本土”和“外来”,包藏着处心积虑“去中国化”的祸心。任何人企图利用语言作为工具,改变深植于台湾社会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是不可能得逞的。
当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民进党当局通过所谓“语言发展法”,从2022学年起将闽南话、客家话、台湾少数民族语言等所谓“本土语言”列入中小学生必修课。对此有何评论?朱凤莲作上述回应。
她指出,事实上,台湾地区的闽南话、客家话都是汉语方言,是汉语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性分支或变体,由福建、广东地区先民带到台湾地区。
“我是广东梅州的客家人,我讲的客家话,台湾桃园、新竹、苗栗、屏东、高雄的客家人都听得懂。”朱凤莲接着换用客家话说,“所以,我希望有机会去台湾,和桃园、新竹、苗栗、屏东、美浓的客家乡亲面对面交流,尤其是用客家话交流,自家人讲自家话。”
她还指出,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大陆很多地方的少数民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有台湾记者问,两岸在交流感受上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大陆民众友善称呼台湾民众的“湾湾”一词,近期在台湾一个票选中被列为“最不可接受词汇”,有网友认为有贬义。请问应怎样加强两岸交流,消除类似歧见或矛盾?
朱凤莲回答说,这项所谓“最不可接受词汇”的票选居心不良,很有误导性。两岸民众由于生活环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习惯用语上存在差异是很自然的现象。比如“土豆”,大陆很多地方也叫“马铃薯”“洋芋”,而在台湾指的是“花生”;再如“窝心”,在大陆指“受委屈”“难受”,在台湾指“暖心”“心里很舒服”。“湾湾”是很多大陆民众对台湾民众的昵称,有一种萌萌的感觉,遗憾的是在台湾却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
她说,随着两岸交流渐趋紧密,我们相信人为制造的藩篱渐被拆除,两岸民众越来越能读懂对方的用语习惯,越来越了解不同用语背后的故事,进而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新的文化内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的繁荣、多元和创新。
“我们希望民间和基层交流为两岸关系向前发展提供更多内在动力,将一如既往为两岸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两岸民众扩大交流,加深理解,增进认同,一起弘扬善的力量,正义的力量。”朱凤莲说,“也希望两岸民众都提高警惕,绝不被民进党当局、绿营网军和特定媒体带乱节奏、带偏方向,加深误解和偏见。”
[ 责编:丛芳瑶]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03-04
-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引热议 2022-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03-04
-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教你一招,半分钟就能2022-03-04
- “大妈”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03-04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03-04
- “全过程人民民主”“动态清零”……两会全2022-03-04
- 创意微视频|微光2022-03-04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03-04
- 微视频 | 你听,被爱着的感觉,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员话三农】宋丰强: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龄如何计2022-03-04
- 工地发放工资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骑车下班途中“自摔”受伤,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怎么规定的2022-03-04
- 数据统计:《艾尔登法环》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张业遂: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03-04
- 统计局:2021年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2958万2022-03-04
- 北京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异动,这些产业或将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国投罗钾助力沃柑种植,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军工股走强,俄乌冲突催化装备发展,行业成2022-03-04
- 刘永好: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胁迫下载”只会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