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聚焦“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让世界“读懂中国”

2021-12-03 10:33:3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12月2日电(黄玫陈雪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作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在新视野下让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新华网 林晓蕾摄

12月2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新视野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论坛。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不断深化全球文化遗产的交流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鹏主持。新华网 林晓蕾 摄

“保护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延绵不绝,是全世界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认为,重视并探索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世界各国民众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的窗户,也为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新华网 林晓蕾 摄

中国人民大学围绕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结合文化遗产修复、文化遗产法等领域,通过“数字记忆”人才项目等实践,积极助力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创新,助力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无限的魅力。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新华网 林晓蕾 摄

2017年,暨南大学成立了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发挥高校智库平台作用,在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创业产业协同创新等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开展遗产教育,对于青少年传播世界文化、中华文化的知识,促进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知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都具有特殊意义。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新华网林晓蕾 摄

“中国的文物保护和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真正的目的是传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认为,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必须加强国际合作;要珍惜“读懂中国”平台,让广大民众共同了解文化遗传的知识,希望更多人读懂中国,更多中国的同胞们读懂世界。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张朝枝线上参会。新华网发

旅游转型创新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也是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中国做了哪些探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张朝枝给出三个案例:长城、遗产传播、阿者科。“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文化遗产多元价值被持续地传播、文化遗产的形式与意义被创新利用、遗产收益被公平分配。”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各界携手参与共享文物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要学好用好共同体思想和生态文明理念”主题演讲,以及“中国文化遗产价值的海外传播策略”“文创,让生活更美好——故宫文创是怎样炼成的”等分议题演讲。

[ 责编:徐皓]

标签: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林如鹏 传承创新 新视野 世界文化遗产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