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西安市上下不断织密照护服务网 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1-10-14 09:04:21 来源:西安新闻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聚焦“一老一小”两个重点群体,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生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断满足全龄段群众多元化需求,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为更好地照顾“一老一小”,年来,全市上下不断织密照护服务网,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

在家门口养老 幸福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不用离家,老人只要打个电话,可口的饭菜就能送到身边;不用离开生活的小区,老人就可以躺在按摩椅上和老友们喝茶、下棋;不用去医院,就有专业的养护人员给老人提供日常健康体检服务……如此精细化、温情化的生活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65岁的陈友会家住华清东路海纳物流小区,自从今年8月底家门口的向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门运营开始,她每天的生活就变得丰富起来。“早晨起来遛遛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接着我就到社区艾灸、按摩、看书,和其他老人一起聊聊天、下下棋……”陈友会说。

同一社区的谢娇英是陈友会的“老伙伴”,她说:“等社区的助老餐厅“饭大爷”开放后,一日三餐都可以在社区解决了,日子会过得更潇洒。”

如此祥和的场景在韩森寨街道福邸铭门社区每天也在上演。“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托管照顾、休息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老人们白天来这娱乐休闲,还有人照顾,晚上到点回家,既帮助老人排解了寂寞,也为忙于工作、无暇照料老人的子女解决了后顾之忧。”在福邸铭门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蔺倩的介绍下,记者参观了整个养老服务中心,在这个400方米左右的地方,有多个独立的房间是老人们的休养区,公共生活区域有助浴室、洗手间、阅览室、康复训练室、娱乐室、理疗室等等,楼下还设有社区餐厅,麻雀虽小,却能满足老人养老中的所有需求。

“在家没啥事,一大早就过来,这里的护理员勤快、利索,还陪我们老人聊天,餐厅每餐有十几个菜品可以自由选择,很多社区老人都来,都是老邻居了,相处起来跟一家人一样。”该社区70岁的王大妈是养护中心的常客,对于这种“养老不离家”的服务方式非常认可。

“在家门口吃上一顿健康营养、物美价廉的热乎饭,常能有人陪着一起说说笑笑就能知足了。”住在五路口附铁路一号院的90岁老人孙秀兰坦言。的确,就餐问题,一直是老年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西安市充分整合养老服务机构资源,不断健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涌现出了“饭大爷”“中央厨房”等老年助餐服务模式,有效打通了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实现家门口养老,缩短至“一碗汤的距离”。

中午饭点刚到,居住在西三路社区的陈达善老人和往常时间一样来到了社区“饭大爷”老年助餐点排队点餐。陈达善说:“年龄大了,饭菜健康营养均衡就行,在家自己做饭没有在老年餐厅吃得丰富,这里的饭菜每天都换新花样,有荤有素,便宜实惠。”餐后,陈达善还拿出两个空餐盒,又打了一份两荤两素的套餐准备给老伴带回家。“老伴之前做了髋关节手术,出门不方便,我吃完给老伴带回去,到家饭还是热热乎乎的,我们两个人吃顿午餐只需要14元,比在家做饭吃还划算,这个餐厅真是解决了我们生活的大难题。”陈达善说。在胡家庙街道的万东社区餐厅,同样每天都会接待辖区上百位老年人就餐,除了堂食之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社区还会安排志愿者送餐上门,真正实现了“不离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15分钟养老圈”

让老年人“老有颐养”

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左右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为主的现状,要求社区层面做好配套服务。

记者从西安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61.9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19%,人口呈现老龄化、老年家庭空巢化、群体结构多元化的特点,我市连续四年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惠民实事。目前,我市有养老机构15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829个、农村幸福院1109个、日间照料中心106家,累计建成各类养老床位5.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6.1张,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级养老服务体系。

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西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18-2030年)》等文件,对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目标、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运营模式等予以明确。为了更好地为市民办实事,我市先后制定印发了“15分钟养老圈”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采取“新建一批、提升改造一批、优化整合一批”的措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计划到2021年覆盖100%城市社区和80%以上农村社区,同时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奖励补助、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着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荣华欢乐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其中一家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该组织负责人何颖告诉记者,目前在西安建立了65家门店,通过社区养老示范站、医养结合示范点,致力于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台和“15分钟养老生活圈”。记者在一家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内看到,这里除了日间照料、老年餐厅、居家上门、健康服务等常规养老生活服务外,还有家庭适老化改造、老年大学、文化旅居、公益学堂等个化的服务内容,同时,荣华欢乐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积极打造信息化台,通过智能网关、无限呼叫器、智能手环等科技手段为老人服务。

除了“荣华”这一品牌外,西安还引进了50多家社会组织参与210余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进“公建民营”,目前,全市已有7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全面推进全龄化社区养老,让老年人“老有颐养”。

家有年幼子女

家长们期待社会发展能更加“适儿化”

2019年,“幼有所育”作为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已经被国家摆在首要位置。年来,各级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和重视0-3岁婴幼儿育护工作。

在2021年3月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针对公办幼儿园入园难、民办幼儿园入园贵、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少等等问题指明可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纲要提出,将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并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目前的1.8个提高到4.5个”列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此外,规划纲要以专栏形式提出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加强校外活动场所、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和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完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支持150个城市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新增示范普惠托位50万个以上。

在西安,越来越多的托育机构在社区、公寓、写字楼、商业中心等人口集中的区域开办起来。华清学府城社区内就有这样一家面向0-3岁幼儿的托育园。针对社区人口多、育龄妇女集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居民反映双职工家庭年幼子女看管难的问题,2019年华清学府城社区一家由卫健部门指导、街道支持、社区共同参与管理的社区托育园开始运营了,这也是西安市第一家托育系统备案机构,陕西省第一批试点托育园。

日,记者走进这家托育园看到,内部的装饰色调以亲自然为主,设有活动室、阅读区、保健室等,并配备全方位监控系统,为婴幼儿提供多方位的保护。园区负责人张坤介绍,园区分为两个部分,共800方米,根据幼儿园年龄配备有教师、保育员,目前园区内共有幼儿30人,教职人员共12人。“从社区的统计数据看,小区共有1万多人,其中20%-30%的家庭中有学龄前幼儿,居民对于托育园的需求量很大,但作为小区居民家门口的托育园,目前园区的场地有限,接收的孩子数量也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大家一起努力帮助年轻爸妈们有效解决家有0-3岁幼儿照护这一‘甜蜜负担’。”该托育园执行园长张瑜说。

“小区里有了托育园对于育龄妇女是好事,特别是对于家有幼儿的双职工家庭来说更是利好,但是现有托育园的承载量有限,托育园整体托位不足,公益和普惠也有待提高。”采访中一位家长坦言,家里2岁的二胎正在一家民营的托育园托管,每个月托费算下来需要4000多元,这对于工薪家庭来说经济压力比较大,她希望相关政策能加快落地,整个社会发展能更加“适儿化”,让更多的家庭获益受惠。

服务好“一老一小”

是最大的民生

“一老一小”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服务好“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实的民生。

“目前全市居家社区养老硬件设施仍不尽完善,服务内容供给和专业人员支撑尚存不足。”市政协委员刘西京认为,要加快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设施和项目布局专项规划,积极发展嵌入式养老,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不断完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餐厅、儿童托育中心的硬件设置和配置。针对不同年龄人的需求定制个化产品和服务,将存量厂房、闲置用地改建为养老设施、公益普惠托育机构,盘活区内资源。采取公益岗位、志愿服务的形式,充分释放社会资源,形成集中照料、护理老年人、看护幼儿的模式,进一步降低社区养老育幼的成本,同时还应继续探索智慧养老发展,从硬件和软件上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据悉,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西安市实施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套建设要求,按照新建住宅小区每百户不低于20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同时,全面支持家庭承担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居家老年人探访制度,实施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适老环境建设和改造,减少老年人意外伤害……到2022年,西安市将建设好一批示范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并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年来,不少社区开始引进由政府购买的第三方服务的形式,来解决居民所需,这些服务也都倾向于“一老一小”。从事多年社工服务的西安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康梅介绍,该中心致力于为社区提供本土化社工服务,目前与碑林区、莲湖区多个街道、社区合作,开展老年餐厅、少年儿童周末辅导以及困境儿童帮扶等多项内容的服务。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看来,康梅认为,目前的社区“一老一小”服务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虽然社区筹建的服务驿站或者由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和备案的,服务质量群众都可以完全放心,但是大部分只能依靠政府的支持、补贴来运营,缺少自主的市场开发与专业的市场化管理,如何吸引群众,保证项目的持续仍是需要破解的难题。各社区在“一老一小”服务驿站建设方面要抓住发展的机会,挖掘自身专长,尝试引进和整合资源,扩大自身优势,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

标签: 一老一小,一小,托起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