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天津: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创新发展

2021-08-17 08:13:01 来源:北方网

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创新发展,始终是天津发力的重点。市领导期先后到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调研,就加大科技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培育做强产业链等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向相关部门提出工作要求。

在位于滨海高新区的天津鲲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领导再次强调,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聚焦人工智能、信创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同在这一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发布。两万六千多字,全面描绘未来五年天津科技创新蓝图。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科技创新给予空前重视,首次专章部署科技创新,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对于天津来说,科技创新更是关系到城市发展命运。天津资源禀赋决定,未来要靠实体经济、靠制造业立市。制造业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或者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便难以实现,未来新的城市竞争力便难以形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等目标便会难以企及。《规划》充分体现了年来天津找准自身定位、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津报观察”选取三个角度,带您一窥天津“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和重要抓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天津工业产业门类齐全,把技术创新“图纸”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制成品,是天津的优势。在京津产业协作中,天津作为“成果转化基地”的特点,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做强实业,做强工业,是天津发力方向。国家赋予天津的“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功能定位,也使得天津必须在工业制造方面发挥优势,锻造长板,打造若干优势产业。《规划》突出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强调“以用立业”。用一句天津经常说的话讲,即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

比如,《规划》提出,天津着力推动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8个大类。如果对照《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天津重点构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除不属于制造业的现代服务业,其他领域是存在广泛对应关系的。制造业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科技创新就在哪些方面重点推进。产业的发展,说到底需要依靠企业的力量。《规划》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科技创新成果,如果只是束之高阁,那便是巨大的浪费。《规划》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成果转化产业化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推动技术要素市场化流动等。这些努力,正是要尽可能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天津实体经济发展。可以说,务实、求效是天津推进科技创新的鲜明特点。——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天津强调“以用立业”,不代表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重视。相反,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卡脖子”问题凸显,基础研究的重要已成共识。天津也一再强调,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在围绕产业链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积极部署重点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从0到1”的突破。《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前沿基础研究布局,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支持开展基础、前瞻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聚焦基础研究的优势学科、优势领域、优势团队,自主布局基础研究。围绕本市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需求,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源动力。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开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尤其需要发挥高水科技创新台的引擎带动作用。实践表明,高水科技创新台,是高科技人才的引力场,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的策源地,也是新兴产业的摇篮。《规划》强调,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实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互促进,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源头和底层理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重大创新台“筑巢引凤”作用,聚集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

目前,天津正在建设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等台。积极争取创建合成生物、新能源转化与存储、功能晶体材料与器件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手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创建国家先进操作系统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等。《规划》中,关于筹划已久的重头戏——海河实验室,发展方向更加清晰:“高标准筹建海河实验室,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海河实验室,并根据国家实验室布局情况和实际工作进行推动。”根据《规划》,筹建中的海河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自主可控信息系统〔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合成生物学、现代中医药、细胞生态等5个重点领域,可以说集结了天津科技创新的优势,也与天津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高度一致。天津对建设海河实验室一直很重视。今年6月,市政府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该实验室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文件和建设方案,全力推动实验室建设。会上,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都作了发言。——积极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下,天津推进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三地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等优势资源,在区域分工协作的大系统中去谋划。

《规划》强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融入京津冀科技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积极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共建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共建一批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台和公共服务台,承接北京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在本市应用转化。推动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共建创新型产业集群等。推动建设区域创新网络,具体包括与北京市、河北省技术转移机构实现互联互通,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高水成果来津转化,推动技术要素跨区域融通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带动产学研用各类创新主体的跨区域跨领域协作攻关。《规划》也强调,推动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围绕“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推动从北京中关村到天津滨海沿线各区形成布局合理、要素密集、环境卓越、活力强劲的科技创新发展带,加快高校和科技园等重要节点的创新发展,建设京津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东丽、津南、北辰、静海等区打造京津微创新中心。深化“通武廊”科技合作。推动北京、天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联动发展。

《规划》中明确的我市“京津冀协同创新中心”,包括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冀特色“细胞谷”、北辰京津医药谷。

《规划》也明确,天津“十四五”要打造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创新标志区,包括中国信创谷、生物制造谷、北方声谷、氢能小镇、中医药谷、先进计算大数据创新集聚区、智慧城市国家级标杆区、海洋科技创新集聚区、设计之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创新标志区,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载体空间。整体来看,“十四五”天津科技创新将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围绕天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布局,有针对地推动基础应用研究,强调开放协同,以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

标签: 创新发展 产业 科技 天津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