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正文

“幼儿超前教育”被喊停 孩子们或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轻松过渡

2021-04-16 14:50:03 来源:法治日报

学前班野蛮生长,家长“拔苗助长”,小学一年级超标教学……近年来,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教育领域问题频出,备受诟病。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

这意味着一度用力过猛的“幼儿超前教育”被喊停,孩子们或将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轻松过渡。《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举在家长中颇受欢迎,但在不抢跑的情况下孩子如何适应一年级的教学,也是他们所担心的。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爱华说,小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向幼儿园靠拢,而不是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向小学靠拢。

压力不断下移

“现在学习的压力已经下沉到幼儿园,大班的第二学期,班里的幼儿就所剩无几了,都忙着去上各种学前辅导班,为一年级的知识学习做准备了。”一位幼儿园园长说。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坦言,这是当前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中高考的压力前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家长之间的攀比、对小学学习的担忧等,导致幼儿被迫提前抢跑,提前进入小学期,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提前用小学的方法来教幼儿,让幼儿在懵懵懂懂中就提前感受到来自不知何方的压力。”

在吴正宪看来,幼儿自然生长的原生态遭到破坏,这种状态对身心均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说极为不利。学校、家长及全社会应引起高度重视。

“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幼儿园小学化”是久治不愈的一对顽疾,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取得重大成果的近二十年,幼小衔接却越来越步履艰难。”华爱华说。

华爱华分析,其中原因在于中小学生的学业竞争始终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各种渠道冲击着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学习压力早已下移到幼儿阶段。“尽管幼儿园坚守着以幼儿身心健康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但来自小学课业竞争的学习压力仍然不可避免地传导到幼儿身上。因为家长们已从无数个上一届小学新生家长那里得知,不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将会‘吃苦头’。于是,一种恶性循环开始产生。”

一批又一批的小学生家长以自己的“教训”告诫下一届新生家长:提前认字写字学拼音有多么重要。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去社会培训机构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且势头越来越猛,甚至某些幼儿园的大班,还出现了幼儿转入校外机构提前学习的现象。

显然,这种提前学习的即时效应和早期竞争有违儿童发展规律,有损儿童身心健康,不利于儿童长远发展。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在小幼之间坚持抓两件事:一是禁止小学的招生考试;二是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然而由于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巨大鸿沟,对解决入学初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华爱华说。

缓解家长焦虑

多年痼疾有望缓解,教育部出台《意见》被认为意义重大。《意见》坚持以儿童为本,从保护儿童的成长利益出发,明确提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这无疑是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正确方向,是孩子们的福音。”吴正宪说。

《意见》首次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衔接”。在华爱华看来,这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落实全面育人的重大决策。“如果这一决策得以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将不仅对学前教育,也是对整个义务教育段的课程改革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意见》中的多个亮点备受关注。例如,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不得设学前班,幼儿园出现大班幼儿流失的情况,应及时了解原因和去向,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告。

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线索,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将黑名单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校长、园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普遍感到焦虑,对孩子抱有过高期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超前培训,推波助澜;一些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迎合家长。这些不规范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了教育生态,必须加强规范引导,确保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说。

在缓解家长焦虑上,《意见》提出,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意见》还明确,要改变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规范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行为,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做好科学衔接。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健全评价体系

《意见》为家长和孩子们带来福音,但也有家长在受访中表现出了他们的些许担忧。担忧集中在“幼儿园不得设学前班,‘不抢跑’孩子是否能适应一年级的教学”这一问题上。

事实上,这也是《意见》想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华爱华说,《意见》明确,要使幼小之间的坡度变缓,必须加强两个学段之间教育的连续性,同时改变的是幼儿园向小学靠拢还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拢的思考逻辑。

《意见》明确了两个阶段“双向衔接”的任务,即幼儿园为入学准备和小学的入学适应。从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言,各级学校在课程内容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上衔接的,而从人才发展的连续性规律而言,各级学校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当是逐级向下衔接的。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指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各具特点,幼儿园教师努力‘送一程,再送一程’向小学衔接,小学教师也在努力向前‘接一站,再接一站’,两者之间如何顺利对接是幼小衔接的关键。”

华爱华认为,“双向衔接”的实现有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而课程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是“增效”。《意见》要求小学低年级“适度减少课程内容,减缓教学进度”,从而达到“减缓衔接坡度”的目的。“‘增效’意味着单位时间内的高质量,增效也意味着为学生丰富人生经验,拓展兴趣留出时间,确保全面发展。”这就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教与学,比如小学的作业量多少合适,用什么方法来强化知识最有效,学习中的无用功占了多少时间等。

窦桂梅还提出,要健全评价体系,多方参与反馈。“就评价标准而言,学校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制定幼小衔接工作评价指标,如学生日常表现评价表等,小学、幼儿园、家庭及社会都应参与评价,积极为儿童入学适应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恰当的反馈,并将其应用于下一阶段幼小衔接工作的计划中。”

标签: 幼儿 教育 家长 焦虑 缓解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