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
2021-03-16 13:56:53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3月15日,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北京等12省区市出现明显的沙尘天气,能见度在1公里左右,局地不足300米。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北京市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2000微克每立方米,海淀四季青站达3572微克每立方米。
这次近十年以来最强的沙尘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解决全球生态和气候问题,既需要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世界共享中国防治荒漠化经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本次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
根据国家标准《沙尘暴天气等级》,沙尘天气的等级主要依据沙尘天气当时的地面水平能见度划分,依次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五个等级。这场沙尘暴,已经达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级别。
“这次过程,影响范围非常大,包括西北、华北地区。从强度来看,是近十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介绍。
沙尘暴卷土重来,原因是什么?
据介绍,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3月13日以来,蒙古国大部分省份相继遭遇特大沙尘暴和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张碧辉表示,这次沙尘暴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下垫面条件下,前期蒙古国包括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至8摄氏度,蒙古国大部分地区近期降水稀少,地表条件比较易于沙尘天气发生;另一方面,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都出现了6至8级阵风天气,为沙尘天气提供了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据了解,北京3月份观象台常年平均(1981年至2010年平均)沙尘日数为2.4天,最多为12天(1954年),2000年以来最多9天,出现在2001年。最近一次沙尘暴出现在2015年4月15日。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北京每年春季都会有沙尘天气,只是强度不一样。“以前,北京的局地扬沙也很厉害,一刮风,北京的那些沙石坑、裸地农田都会卷起沙尘。近十年,北京本地治理荒滩裸地,效果已经比较明显。北京本地的局地扬沙也还有,但是比较弱了。”彭应登说。
从沙尘过程的逐年分布可以看到,近年沙尘灾害呈减弱趋势
“沙尘暴的成因复杂,沙尘源是物质基础,强风是动力条件,不稳定空气状态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我国沙尘暴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早在13世纪的元代,北京就有沙尘暴的记录。明清至民国,沙尘暴继续发展。北京沙尘在上世纪50年代最为严重,年均沙尘日数近70天,其中满足沙尘暴级别的天数达5天。
“好多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沙尘暴了。”这次沙尘天气之所以在全网“刷屏”,也从侧面表明:近些年北方发生同类天气的次数似乎越来越少了。从统计结果看,也的确如此。自1961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呈明显下降趋势。从2000年以来沙尘过程的逐年分布可以看到,近年沙尘灾害呈减弱趋势。
据中国气象局《2019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显示,2011年至2019年,沙尘暴较前些年显著下降,年均不到2次,有5个年份仅发生1次,强沙尘暴年均1.1次。
治理沙尘暴,植被恢复是重要手段之一。2000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48.1%降至2019年的41.9%;轻度和不易起沙尘的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30.3%上升至2019年的39.6%,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高度和极易起沙尘的土地正逐渐向中度、轻度和不易起沙尘过渡,植被防风固沙生态功能显著提升。
2000年至2019年,我国北方地区植被生长季降水呈增多趋势,平均每年增加2.3毫米;平均气温升高幅度为每10年0.28℃。降水增多、热量增加对植被生长和生态恢复有利,加之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善,植被对地表土壤的抗风蚀作用显著增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监测数据显示,2004年以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均保持缩减态势: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沙区植被状况和固碳能力提高了,区域风蚀状况和风沙天气也下降了。
中国重大生态工程规划期限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世界罕见
我国有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科尔沁四大沙地,位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两屏三带”中的北方防沙带,总面积达11.4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吉林、河北、辽宁、宁夏等地。经过多年治理,四大沙地林草植被累计增加226.7万公顷、沙化土地减少16.9万公顷,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达到43.62%、42.68%、38.24%和68.27%,实现了生态整体改善。
这份成绩背后是中国长期以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的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累计投资超过1万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全国生态状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工程规划期限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投资力度之大,世界罕见。如三北工程区,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183平方公里。在京津风沙源工程区,内蒙古、陕西、河北、北京已建成6条生态防护林带和成片森林带……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在这条万里风沙带上,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
谁又曾想到,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人们通过遥感影像地图欣喜地看到,中国北方黄沙中动人的绿色,正由过去的一个一个点,连成一片又一片!
“全球新增绿色1/4来自中国!”国际上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沙区国土绿化。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一历史性转变,得来殊为不易。
于1978年成型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40多年来,在几代人、亿万群众的努力下,三北工程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绵长的绿色防线,线上出现了河北塞罕坝、山西右玉、内蒙古库布其等一批植绿护绿的成功典范。
不仅如此,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1998年特大洪水后,长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成为退耕还林还草的主战场,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了粮食与生活费补助、种苗造林补助。20多年间,我国已有4100万农户参与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1.58亿农民受益于此。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000多万公顷,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30万公顷。“十四五”期间,国土绿化目标基本确定,力争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7%,60%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为全球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倍加努力
“人努力,天帮忙。”近年来,针对大气环境的持续改善,环保部门曾如此归因。事实上,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沙尘暴并非人类努力就可以消除的。
“沙尘暴是一种气象灾害,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人类不能在短期内消灭沙尘暴,但可以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改善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缓解其危害。”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吕世海告诉记者。
沙漠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治沙并不是要“消灭沙漠”,而是在尊重科学、遵守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治理人为造成的沙化土地。
治沙防沙,还需久久为功。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当前,荒漠化防治已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倍加努力。
针对2021年以来北方地区已经出现2次强度高、影响范围广的沙尘天气过程,柴发合建议:“一是持续推进北方地区重点沙源地保护,制定草原生态脆弱区产业准入政策,减少人为活动对草原植被的扰动与破坏,进一步降低内源型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二是强化跨境沙尘天气的应对机制建设,建立中蒙土地荒漠化与沙尘天气联合监测和合作研究机制,提升区域土地荒漠化与天气的预警应急能力。”
国际社会应携手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
有人问: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防沙治沙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是没能挡住近十年来最强的沙尘暴?
事实上,沙尘暴问题早已国际化。当荒漠日渐蔓延时,不止中国,其他国家也受到沙尘暴的侵扰。
蒙古国遭遇的特大沙尘暴,与土地退化有着密切关系。气候变化、对草牧场的不合理利用、矿产开发以及生物种群等多种因素,导致该国面临严重荒漠化威胁。据联合国预计,未来全球有15亿人口会受到土地退化威胁,即每5个人中就有1个受害者。全球荒漠化面积近3600万平方公里,9亿人遭受荒漠之害,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或间接面临土地退化威胁。
沙尘暴不需要护照就能跨过国境线。无论是沙尘暴还是其他国际性环境问题,受到影响的都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治理环境问题也远非只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就可以完成。
虽然中国的“林”挡不住全球的“沙”,但中国的经验可以帮助治理全球的“沙”。在几乎所有涉及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机制中,中国一直认真地履行责任。
近5年来,我国积极参与推动国际防治荒漠化进程。2017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举办,中国推动公约进程,促进公约出台了《2018-2030年战略框架》。中国成功举办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纪念活动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高级别对话、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主席团会议等重要活动,发布了《“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动倡议》。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挂牌。
中国的实践充分证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利国利民、功在千秋,这条路子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生态治理的不懈努力,也为世界开出了“中国药方”,亟待全球携手合作。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加强防沙治沙国际合作,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是现实和未来赋予当代人的使命。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还自然以和谐美丽,为人民谋幸福安康。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康保县名优农特推介大会在石举办,康保荞麦2023-03-03
- 广州港: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月份及2023-03-03
- 短讯!东珠生态: 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2023-03-03
- 当前信息:锌业股份: 关于召开2023年第一2023-03-03
- 西部建设: 第七届二十五次董事会决议公告2023-03-03
- 镇洋发展: 浙江镇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3-03-03
- 万方发展: 第九届董事会第四十七次会议决2023-03-03
- 国家发改委:3月3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2023-03-03
- 中小企业迎来转型“进行时”2023-03-03
- 陡峭山路上的“护学队”2023-03-03
- 今日关注:37年间,这个中心的东北虎从8只2023-03-03
- 今日观点!3月3日消费电子行业十大牛股一览2023-03-03
- 3月3日汽车服务行业九大牛股一览2023-03-03
- 三川智慧: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部分股份解2023-03-03
- 联科科技: 山东联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3-03-03
- 每日快报!联科科技: 山东联科科技股份有限2023-03-03
- 天天观察:国电南自: 国电南自关于广西南2023-03-03
- 每日报道:未来农业什么样?AIGC带你看来自2023-03-03
- 【你好代表】梁倩娟:加大农产品深加工 让2023-03-03
- 平凡英雄|我是人大代表 当前报道2023-03-03
- 【天天热闻】请把手机横过来!这是一幅长长2023-03-03
- 美的集团:公司没有布局黑电相关业务-今日2023-03-03
- 浙商证券:给予上机数控买入评级 独家焦点2023-03-03
- 仁和药业董秘回复:公司目前药品研发有磷酸2023-03-03
- 环球观速讯丨仁和药业:公司目前没有种植中2023-03-03
- 全球实时:威星智能董秘回复:截至2023年22023-03-03
- 世界播报:南京化纤董秘回复:截止2023年2月2023-03-03
- 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通过验收2023-03-03
- 专家提示老年人应做好带状疱疹病毒预防2023-03-03
- 【时快讯】权威部门话开局丨我国将聚焦“一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