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热点 > 正文

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化妆品原料创新之路将“难上加难”

2024-12-13 10:07:40 来源:今日热点网

近两年,科研成为国内化妆品企业对内关注、倾斜,对外竞赛、传播的焦点。不少品牌创始人或高管在行业内演讲或分享时,言必谈及他们对科研创新的重视,也认为持续在研发端发力是“长期主义”的一种表现。

“化妆品领域最核心的创新,是原料创新。”一位生物学博士出身的研发高管公开表示。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业,尤其是护肤品,产业链涉及生物材料、植物原料、配方设计、功效验证等多方面,链条较长且跨不同学科。而原料是化妆品的源头,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原料更是为品牌不断提供故事内容和发展动力。

放眼国内的行业品牌格局,除了早年从CS渠道中突出重围的传统老牌之外,后来居上的几家企业基本都立足于某个核心原料的基础上发展壮大,比如华熙生物与透明质酸、巨子生物与重组胶原蛋白等,一则其原料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则打通了科研和传播两端,让相应的原料研发故事在消费者群体中深入人心。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每个领域的核心事物发展总是最艰难曲折,化妆品原料的研发也不例外,甚至它所属的科研领域的探索难度更大。比如对于一个新物质的基础研究,完全是在黑暗中对未知的摸索,也许付出了很多人力物力、时间精力也不一定有预期的成果。

在原料研发上,企业要经过好几个环节,包括对新物质的探索、锁定、研究、功效评估、中试,最后是量产。辉文生物创始人骆峰表示,这些环节结合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集成式系统工程,从物质特性、功效、活性动力学、安全性、代谢途径、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制剂、消费者接受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研判。

从发现物质开始到实现量产应用,中间有漫长的路要走,也有N个难题需要解决。比如,实验室研究阶段,物质的计量单位是1毫克,功效验证阶段则需要100克,量产基本是以吨计算。可能有些物质在实验室中的研究数据表现很不错,但制备生产成本很高,不适合大规模民用,那项目也就此终止了。对此,骆峰曾谈到,辉文生物和日本某知名大学围绕谷胱甘肽抑制剂展开过合作,但是以项目终止而告终,除了制备合成工艺过程太复杂、需要经过30个步骤之外,更因为该原料的价格预测高达每公斤120万人民币,并不适用于大众消费市场。对企业而言,这其中的投入产出比很难计算清楚。

此外,在商业世界中,原料也无法避免陷入知识产权纠纷,而这种纠纷问题相对于科研领域的客观规律来说,更让企业困扰且受到打击。目前,辉文生物就处于一起关于银耳多糖原料的知识产权纠纷中。

今年年初,辉文生物先后两次起诉两家国内原料企业,认为这两家企业生产、代理销售的银耳多糖原料涉嫌侵犯自身两项关于银耳多糖的发明专利,分别为“银耳杂多糖或其提取物的新用途”(ZL200510029745.1)、“银耳杂多糖及其提取物、制备方法和用途”(ZL200510023427.4)。

据悉,辉文生物是化妆品行业中最早研发银耳多糖的企业,也是它最早让银耳多糖登上国内外化妆品原料目录。

早在2005年,辉文生物在中国和日本分别申请了3项专利和1项专利,这些专利先后于2008年、2009年和2014年成功授权。前文提及的两项发明专利目前维持年限超过10年,还曾作为重大无形资产帮助辉文生物获得总金额超两千万的质押贷款,符合国家对高价值专利的评定标准。迄今为止,辉文生物在银耳多糖方面的发明专利已多达10项(包括9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

基于科研的常规发展历程,辉文生物在银耳多糖上的研发也走过一条漫长的路。辉文生物的前身深圳市文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公司创始人刘桂云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细胞生理学专家。立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以及刘桂云的7年研究实验,银耳多糖WSK问世。该原料的落地,也经过筛选原料、确定功效物质、多项提取工艺、定向物质分析等环节,并且在应用实验测试中,通过功效性、安全性、稳定性、配伍性等研究,最终量产应用于国内外化妆品。

自相关新闻报道以来,这起关于原料专利的知识产权纠纷在业内引起很高的关注度。有行业媒体报道称,该诉讼事件的最终判决结果,将有可能极大地冲击现有的化妆品原料格局。

事实上,不论哪个行业,知识产权对于企业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是企业在长久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壁垒。某财经作家曾表示,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资产是机械和体力,今天的创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

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企业将失去对科研投入的热情和信心,不再注重原创发明,而是在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端内卷。往更大的层面看,这也不利于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

在科研领域,人们常常会谈及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生产力,值得关注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是不遗余力的。比如美国1790年颁发了第一部《专利法》,1802年成立专利局,美国联邦政府对知识产权的管理非常缜密和严格,并且十分重视保护美国的海外知识产权。

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但由于民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高,国内普遍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侵权行为。前几年,我国由于“山寨”、抄袭的问题泛滥,还一度被戏称为“山寨大国”,这其实就是缺乏对原创知识产权的认知尊重、在制造端恶性竞争造成的。

在宏观视角上,中国制造业规模很大,201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9年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总体上“大而不强”,高端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尤其在高端技术领域对国外的依赖度较高,存在“卡脖子”现象。

当下,我国制造业正在从“中国智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自己掌握核心技术,这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

在诸多产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尤为亮眼。2023年11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刊文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及整车制造领域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上具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整体优势突出,带动产业高速发展。通过新能源技术应用,我国车企在汽车领域实现了“换道超车”。

汽车产业升级,正是建立在专利科技进步之上的。一组数据显示,全球高级别自动驾驶专利中中国占比超过50%,中国动力电池技术专利全球占比74%,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全球占比84%。在锂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领域,中国是全球主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近5年,我国固态电池全球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8%,增速位列全球第一。

我们看到了专利技术对推动一个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尊重与保护企业研发的知识产权,是产业升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这点对于整个化妆品产业的发展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研发流程来看,化妆品原料创新这条路本身就很难走,企业经常需要承担投产比不对等、成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如果历经多年研究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却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到应有的知识产权保障,原料创新之路将“难上加难”,对中国化妆品产业整体的发展带来不利因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