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被蜱虫叮咬死亡:小小的蜱虫 为什么这么可怕?
2022-06-15 10:11:04 来源:快科技
一位医生朋友曾和我说:“遇到这种小虫子,千万不要大意,很有可能因此丧命。河南3位老人仅仅是参加了一个葬礼,就感染了疾病先后去世,另外还有1人正在医院救治,罪魁祸首就是小小的蜱虫!”
夺命蜱虫致死3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据报道,河南有一老人因发烧一直不见好转前往医院看病,经医生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情比较严重,不幸于5月5日死亡。
紧接着,一同参加葬礼的另外2位老人,分别于5月20日和26日去世,还有1位老人出现了相同症状,正在医院治疗。
经过排查后发现,这几位老人的疾病俗称为“蜱虫病”,一般是通过蜱虫叮咬感染传播。
此次事件中,因蜱虫死亡的总共有4名。他们曾一同为一名逝者净身穿衣,这名逝者也是因为蜱虫病死亡,而且是因为蜱虫体内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导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病毒可以通过接触逝者的血液或者分泌物传播的,是比较罕见的人传人传染方式。
什么是蜱虫?
现实中,蜱虫叮咬很普遍,很多人都遇到过,随便一搜,就能发现一大堆“蜱虫叮咬”的消息:
1、夺命蜱虫钻进9岁女孩头皮,疯狂吸血近1个月,家长都没有发现,还以为是一颗痣;
2、杭州一老人被蜱虫咬了,非常严重被送进了ICU;
3、5岁小朋友耳后发现蜱虫,虫子半个身子已经钻入小朋友体内,最终去医院才将其拿下;
4、我家的宠物毛发里有一个奇怪的圆点,好像是虫子,也拽不下来,怎么办?
……
只是大多数案例是由蜱虫直接叮咬引起的,像开头那样没有接触蜱虫,因人接触人导致死亡的,非常少见。
体外寄生,分布广泛
蜱虫是一种体外寄生虫,吸血为生,一般体长为3-5毫米,圆圆一小点很不起眼。
目前,已经发现800多种,我们国家约有110种,虫子分布很广,世界各地都有,最喜欢潮湿温暖的地方。
生命力也很旺盛,在真空环境中能存活半小时;在干旱期间,在不进食的前提下,可以18周不喝水,极端情况下,能忍受36周;耐寒,甚至在南极,也发现了寄生企鹅的蜱虫。
蜱虫主要分为两种:硬蜱和软蜱。
两者在外观上有明显不同,硬蜱背部有盾板,颚体(进食结构)位于身体前端,而软蜱,没有硬硬的盾板,颚体被藏在腹部,正面看不到。
一般来说,蜱虫经历四个时期:卵、幼虫、若虫和成虫。每个时期都要吸血,且不同种类的蜱虫,寄生的宿主也不同,有的专一单宿主,有的则需要经历2个、3个甚至多个宿主生活。
正在用哈氏器感知宿主
为了寄生,不择手段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蜱虫化石来自白垩纪时期,大约有1亿年历史了。可见,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生物。
蜱虫寄生前,都会用心物色适合自己的宿主。
蜱虫的腿上有一种独特的感知结构,叫哈氏器,可以用来感知外界的温度和气流变化,也可以用来检测宿主发出的气味,感知范围达15米,对于蜱虫毫米级别的体型来说,非常了不起了。
蜱虫不会跳也不会飞,大多数硬蜱科蜱虫爬上宿主的身是靠“守株待兔”。
它们会根据不同宿主的身高,选择不同高度的树叶或者草并牢牢抓住,然后静静等待宿主经过,一有机会就爬上宿主。
有的蜱虫因为能力欠缺,只在自己的巢穴中等着宿主自己上门,有的则直接驻扎在人类住宅,晚上等人类睡着后,通过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来寻找宿主。
一旦确定宿主,蜱虫会选择隐蔽且不容易挠痒的位置,例如耳后、头皮、大腿内侧,用独特的进食结构颚体,刺穿皮肤,固定,然后吸食血液。
蜱虫的唾液里含有1500-3000种蛋白质,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也能让伤口不发生炎症,因此很多人被蜱虫吸血很多天了都没有发现。
前端为颚体,也叫假头
病毒感染
除极个别种类的蜱虫本身有毒外,大部分蜱虫的叮咬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伤口而已,但是因为蜱虫携带了多种病毒细菌,通过血液传播,从而导致宿主患疾,甚至死亡。
经研究表明,蜱虫可以携带83种病毒、31种有害细菌和32种原虫。
其中包括汉坦病毒,会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病发后6-9天就会死亡。
国外比较常见的是莱姆病,一种以蜱虫为媒介的感染性疾病,欧洲每年至少有65000人患病。早期只是皮疹,通常不痛不痒,很容易被忽视,接下来就是神经系统、心脏和关节出现症状。
最后:如果被咬,我们要怎么做?
现在是蜱虫高发的季节,蜱虫危害性这么大,该如何避免呢?如果遇到又该如何处理呢?
1、预防
很多蜱虫正在草丛中等待宿主经过,因此在蜱虫高发季节,尽量不要随便往草丛里钻;
如果一定要去,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裤管袖子戴帽子,尤其是小孩和宠物,回家后还要仔细检查身体,查看是否有蜱虫叮咬。
2、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被咬,不要直接拍,不要直接拔,去医院救治。
因为蜱虫携带多种病原性生物,拍死容易直接感染,用力拔,容易将其“假头”,也就是颚体留在体内,导致发炎。医生一般会先将蜱虫麻醉后,再将其完整取出。
也不建议火烧蜱虫屁股,蜱虫一旦受到刺激,为了逃命只会越往身体里钻。
3、不轻视,越早治疗越好
绝对不要小看这种小虫子,如果前段时间刚去过草丛树林等地方,就出现发烧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一旦被叮咬,短则24-36小时,长则7天左右就会发病,蜱虫体内携带致病菌多,发病后很难判断究竟是什么致病菌引起的,治疗难度高。很多人很容易忽视,因此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关键是,很多蜱虫在叮咬36小时内被移除,是不会传播疾病的,越早拔除越好!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多人被蜱虫叮咬死亡:小小的蜱虫 为什么这2022-06-15
- 今日精选:迪士尼小镇和上海迪士尼乐园酒店2022-06-15
- 每日热文:上海今年高考综合评价批次招生62022-06-15
- 当前信息:上海6月14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2022-06-15
- 微资讯!上海全力推进“民心工程”,真功夫2022-06-15
- 为拍出"氛围感" 女孩含夹竹桃后中毒!网友2022-06-15
- 国内玩家期待已久:《微软飞行模拟》官方中2022-06-15
- 给下游提供尼古丁 药企曲线强入电子烟市场2022-06-15
- 受国际原油价影响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迎来年2022-06-15
-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 新型算力网络体2022-06-15
- 瞄准暑期“放福利” 旅游企业“6·18”促2022-06-15
- 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动力电池2022-06-15
- 广东汕尾:首次公积金贷款买一手商品住房 2022-06-15
- 乌鲁木齐:公积金最高贷款额80万元 二手房2022-06-15
- 江苏盐城楼市新政:三孩家庭买新房补贴100%2022-06-15
- 买二手房需要支付哪些费用?中介佣金 税费2022-06-15
- 房地产蓝皮书:预计2022年房地产交易市场逐2022-06-15
- 河南濮阳:实施“认贷不认房” 首套房首付2022-06-15
- 多地调降利率及首付比例拉动购房需求 信贷2022-06-15
- 明确免租期等条款 北京出台商办出租专用合2022-06-15
-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年底是否延续?工信部2022-06-15
- 新资讯:上半年业绩预告启动 35家公司逾六2022-06-15
- 今头条!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研究生教育如何2022-06-15
- 热点!近400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预案出炉:2022-06-15
- 看热讯:国家发改委下达14亿元升级物流基础2022-06-15
- 【播资讯】成品油价迎年内“第十涨”2022-06-15
- 一年新增23.9万台 曾被“嫌弃”的慢充桩为2022-06-15
- 今晚95号汽油或将突破十元!小鹏汽车在线“2022-06-15
- 零百加速成绩疑似P图引热议!奇瑞星途营销2022-06-15
- 理想ONE车主高速惊魂一幕!太相信辅助驾驶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