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改进工艺助转型 闻得村庄米面香
2021-08-13 11:00:03 来源:科技日报
工人将水缸里浸胀的白米捞出,倒入机械设备打磨成米浆,再一袋袋灌装起来叠进压浆机压干,为后半夜的米面制作做准备……8月份以来,位于台州黄岩区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的特色米面产业园,一到傍晚就米香氤氲。浙江工业大学食品营养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杨开携团队成员,现场就生产流程改善、加工条件完善等方面情况跟进调研。
下浦郑村的特色米面产业园内,学生在观察工人操作流程。
“直接到生产一线学习,读研的‘第一课’令我印象深刻。”今年9月即将入学的浙工大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新生张玲,这个暑假就提前跟着导师杨开进村学习,了解到下浦郑村从事米面产业生产加工已有百年历史,生产的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在浙江台州占有60%的市场。
2019年,高桥街道和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依托米面产业结对共建,采取校地合作的方式,借引高校人才科技资源,通过机械替代,解决劳动力匮乏、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原先村里都是一家一户采用传统手工来做米面,费时费力不说,小作坊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杨开告诉记者,经过同学们的设计,原先零散的小作坊如今被集中成9家,并建立了米面集中加工点,开始采用半机械化方式生产米面。
“米面的加工离不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就食品专业对于帮助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自己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张玲说。
截至目前,杨开团队实地对接下浦郑村20余次,已帮助下浦郑村开发包括七彩米面在内的新产品6个,建立质量安全控制标准,正加快对接推进米面自动化工厂建设。如今,下浦郑村米面产业已实现了从手工制作的米面1.0升级到半机械化加工的米面2.0的转型升级,年产量1100多万斤,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目前,我们跟浙工大食品学院还在谋划建设米面3.0。”下浦郑村村委会主任林保平告诉记者,预计3年内完成三期建设,届时米面制作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模式,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1亿元。同时,全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繁重的体力劳动,村里一些因无法继续从事过重体力劳动而收入微薄的老人们也能参与做面或者参股入股。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03-04
-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引热议 2022-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03-04
-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教你一招,半分钟就能2022-03-04
- “大妈”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03-04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03-04
- “全过程人民民主”“动态清零”……两会全2022-03-04
- 创意微视频|微光2022-03-04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03-04
- 微视频 | 你听,被爱着的感觉,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员话三农】宋丰强: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龄如何计2022-03-04
- 工地发放工资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骑车下班途中“自摔”受伤,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怎么规定的2022-03-04
- 数据统计:《艾尔登法环》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张业遂: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03-04
- 统计局:2021年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2958万2022-03-04
- 北京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异动,这些产业或将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国投罗钾助力沃柑种植,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军工股走强,俄乌冲突催化装备发展,行业成2022-03-04
- 刘永好: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胁迫下载”只会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