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办跨学科新刊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07-29 15:51:34 来源:科技日报
随着中国确立 “碳达峰、碳中和” 的时间节点及战略目标,各界愈加需要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和知识以支持 “双碳” 目标的实现。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旗下的施普林格(Springer)最近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共同创办一本低碳领域的多学科英文国际期刊Carbon Neutrality(《碳中和》)。该刊将聚焦低碳技术和管理,旨在传播最新科学发现、技术和管理进展,推动低碳产业发展,为低碳管理和低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在学科覆盖广度方面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据悉,该刊将主要发表高质量的原创论文和综述文章,涵盖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储能技术、制氢、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碳足迹分析和管理、低碳转型投融资、碳排放政策法规,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源和环境政策、碳捕捉和存储、气候投融资等一系列横跨低碳科技、管理和经济的热点话题。
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暨该刊主编赵长颖教授说:“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亟需全球尽快采取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我们十分高兴能携手施普林格•自然,借助这家出版机构的全球科学家网络和专业出版经验,共同打造一个推进中外交流低碳科学技术,促进低碳发展的平台,使之成为引领全球低碳科技、碳管理政策和碳经济发展交流的权威知识来源。”
施普林格全球及本土的专业团队将在出版编辑标准和期刊发展等方面为该刊提供咨询和支持。 “我们很荣幸能与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出版这一新刊,因为施普林格•自然十分注重通过自身的行动,以及出版工作提供和增进相关知识,帮助全球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也非常乐于帮助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一出版价值,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贡献。” 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期刊出版总监李娴说。
《碳中和》将采用开放获取的出版模式,所有文章通过SpringerLink和SpringerOpen这两个平台在线发表,文章一经出版即可供所有人免费阅读和获取,这将有助于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快速广泛传播和应用,让科研界以及商界和政策制定者都能立刻从中获益。
该刊副主编及编委会成员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该刊预计于今年8月底接受投稿,2022年正式出版。
据了解,施普林格·自然除了每年发表数千篇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原创研究论文及分析之外,还专注于减少自身运营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已通过努力实现了办公室、商务用车及商旅飞行相关排放的碳中和。今年4月还宣布成为首家签署 《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的出版机构 ,即承诺采取行动,到204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目前,施普林格•自然已与中国科研机构和学会合作创办了近200本学术期刊,是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最主要合作伙伴。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03-04
-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引热议 2022-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03-04
-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教你一招,半分钟就能2022-03-04
- “大妈”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03-04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03-04
- “全过程人民民主”“动态清零”……两会全2022-03-04
- 创意微视频|微光2022-03-04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03-04
- 微视频 | 你听,被爱着的感觉,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员话三农】宋丰强: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龄如何计2022-03-04
- 工地发放工资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骑车下班途中“自摔”受伤,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怎么规定的2022-03-04
- 数据统计:《艾尔登法环》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张业遂: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03-04
- 统计局:2021年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2958万2022-03-04
- 北京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异动,这些产业或将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国投罗钾助力沃柑种植,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军工股走强,俄乌冲突催化装备发展,行业成2022-03-04
- 刘永好: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胁迫下载”只会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