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大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2020-09-04 10:11:59 来源:人民日报
【现象】入汛以来,面对凶猛的洪水,越来越多高科技抗洪“神器”被广泛运用到防汛一线。利用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对水体面积和雨带变化做出持续而精准的监测,为天气预报和抗洪抢险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红外线无人机深入“孤岛”进行探测,成功解救被困人员;可以快速拼装与分解的动力舟桥,直接将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通过水路运至决口处……高科技大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点评】
防汛抗洪不仅是对应急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工业、科技体系支撑能力的考验。以科技手段提升防汛监测预警决策的精准度和抢险救灾的及时性,才能将灾害带来的各种损失减到最小,这是科学防汛的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应急管理部的数据,主汛期以来洪涝灾害造成多个地区损失严重,但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下降56.5%,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2.4%,直接经济损失下降5.0%。今年灾情更加严重,为何损失却在下降?这离不开迅速而精准的科学防汛工作。面对洪水,许多城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实时监测气象、水文、地质等数据;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将防汛救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指挥调度、信息共享、联动配合等能力;而在抗洪第一线,各种科技设备和前沿技术大显身手,让抗洪抢险更智慧、更高效、更科学。
得益于我国综合科技能力的提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的拓展,科技助力防灾减灾的成果有目共睹。比如在海洋灾害预警领域,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包括海洋卫星、地面海洋环境监测站、雷达、移动观测平台、海啸地震台等在内的“海天一体”检测手段,台风路径预报水平保持世界领先。科技进步织密了防灾减灾的“安全网”,也筑牢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护墙”。
科技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深入应用,充分说明面对自然灾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未雨绸缪的规划、提升创新发展的行动自觉,就能增强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底气。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将“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提出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军民融合,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引导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发展。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的短板、推进关键技术研发、更好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必须下更大力气。
防灾减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更好借助科技力量,不断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才能夯实美好生活的根基。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农业农村部:对农业科创企业支持贷款规模提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2022-03-04
- “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考级”引热议 2022-03-04
- 全国政协委员丁磊:建议加速钠离子电池等新2022-03-04
- 电脑忘记密码怎么办?教你一招,半分钟就能2022-03-04
- “大妈”排队买金场景难再现2022-03-04
- 不下载APP不给看全文?工信部:立即整改!2022-03-04
- 爱看评论 爱比价格 这代年轻人购物有个性2022-03-04
- “互联网一代”开启新节俭模式2022-03-04
- “全过程人民民主”“动态清零”……两会全2022-03-04
- 创意微视频|微光2022-03-04
- 数评两会:21亿剂!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2022-03-04
- 微视频 | 你听,被爱着的感觉,真好!2022-03-04
- 【代表委员话三农】宋丰强:聚焦黄河绿色发2022-03-04
- 有事好商量丨小巷里的恳谈会2022-03-04
- 非本人原因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龄如何计2022-03-04
- 工地发放工资卡“不符合要求”,只能去指定2022-03-04
- 骑车下班途中“自摔”受伤,难以认定为工伤2022-03-04
- 女性平等就业权相关法律有哪些?怎么规定的2022-03-04
- 数据统计:《艾尔登法环》在Steam上售出1002022-03-04
- 张业遂:中国是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2022-03-04
- 统计局:2021年我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22958万2022-03-04
- 北京出台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综合监2022-03-04
- 元宇宙概念异动,这些产业或将率先落地,投2022-03-04
- 国投罗钾助力沃柑种植,为大理再添一抹亮色2022-03-04
- 军工股走强,俄乌冲突催化装备发展,行业成2022-03-04
- 刘永好:多举措节粮提效保障粮食和耕地安全2022-03-04
- APP“胁迫下载”只会自砸招牌2022-03-04
- 首笔数字人民币碳信用交易在成都完成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