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观点 > 正文

科技界要少些“重磅”“诺奖级”,拒绝浮夸才见科学之精神

2022-03-08 15:16:59 来源:极目新闻

“重磅!”“诺奖级成果!”“革命突破!”年来,类似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的科技成果报道中,甚至出现在一些科研人员的成果描述中。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看来,这种夸大式的宣传报道是一种浮躁的现象,与科研工作本应具有的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氛围是不匹配的。

浮夸式的字眼,在科技宣传中被滥用,是对科研评价标准的模糊和扰乱。什么样的成果算是“重大突破”,没得过诺奖为什么算是“诺奖级”,满足什么标准才能这样说,没有人规范定义过,也很难去精细量化。

一些媒体可能觉得,自己国家的研究成果,往厉害了说总没错。也可能是,严谨的、学术化的表达,在如今很难吸引眼球,所以,为了流量和面子,科研成果宣传不由自主地沾染了“标题党”的风气。

科研是严肃的,严谨的,其评价也应是严格的,严密的。如果说很普通的科研成果,都被狂吹“彩虹屁”,说成是“重大突破”、“重磅”,久而久之,“重磅”也就没那么重了。

做科研,最难得也最必需的品质,就是心静意满,坚韧不拔。“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屠呦呦、FAST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家喻户晓的大国医者钟南山,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种稻人袁隆,这些真正做出伟大成就,受世人称颂和敬仰的科学家,虽然领域不同,但都表现出同样的科研精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

过分的吹嘘和追捧,会让人迷失方向,营造出一种“谁会吹谁厉害”的浮躁氛围,也必然影响科研人员的心态,驱使他们急于求成,浮于表面,只为了争取外界评价而做事,忘记了科研创造的初心和本质。

浮躁风气的形成和蔓延,不光来自于媒体宣传,往往是从上至下,由内而外,在整个体系的互动过程中传染与扩张。一些科研单位为了多出成绩,快出成果,在制定计划、下达任务时,就心浮气躁,喜欢搞“大跃进”,创新只停留于开会时的口号,不去真正地了解一线科研的困难与需求,只求数量好看,不求质量扎实,宣传时便也只能用些模棱两可,注水严重的话术,导致“重磅“、”突破”满天飞。

而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急于将科研成果转化变现,不惜背离科研精神,抛弃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汲汲于自我吹嘘,甚至为一些“伪科研”、“假成果”站台,欺骗公众,玷污学术尊严。

如果说,科研成就都以虚浮的外界评价为标准,科研人员都以虚伪的追捧为目标,对于科研创新,乃至国家发展,都是危害深远的。秦伯益院士曾经在演讲中,对于科研界的浮躁现象深感忧虑:花花哨哨,热热闹闹,不深谋远虑,不未雨绸缪,不研究解决我国科技的深层次问题,科技浮躁的恶果将会扼杀中国科技的生命!而田刚院士此次也表示,夸大报道带来的声誉甚至是直接的利益,会造成不良示范,挫伤做出了好的研究成果却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的积极

科学的事,还是应该听科学家的,科学家们的担忧,应该成为警醒,科学家们的建议,也应该付诸行动。科研创新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牛皮可吹,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以科学的方式评估科研成果,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研报道,秉持科学的精神开拓科研的道路,摒弃浮躁,拒绝浮夸,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远路,攀得高峰。

标签: 重磅诺奖级 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成果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