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关注 > 正文

大数据带来便利同时,隐私如何保护

2023-03-09 09:45:31 来源:解放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报特派记者 王海燕

“走进商场,当你的头像被隐藏在某处的摄像头拍下来后,商家可能就直接掌握了你的相关个人信息。”8日上午,上海代表团举行小组审议提到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代表们深有共鸣:大数据时代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稍不留神个人信息就被泄露。

一位代表提到,有的消费场所在采集个人信息时并不明示,尤其在人脸识别应用中,用户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信息存在被商家“精准营销”“大数据杀熟”的可能性,如果被不法分子盗用滥用,甚至可能导致更严重后果。

会场休息时,不少代表拿出手机,现场操作。使用某软件的视频功能朝对方扫一下后,对方的头像下面直接跳出了年龄、职务等个人信息,越是知名度高的人,信息识别得越快。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龚新高说:“你和朋友不经意间的聊天信息,可能就被手机某款软件听到了,以此精准营销和推送。”

“如果你使用搜索引擎去查询对方的信息,这是合法行为,但是未经对方同意,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收集对方信息,这就涉及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其实说,不少人收到骚扰电话或者诈骗短信,说明某个环节他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人脸识别等技术的滥用,让隐私安全风险增加。未经同意随意采集人脸数据的做法,实质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全国人大代表印杰说。

个人信息与数据隐私该如何保护?“如果未经个人授权同意,而滥用个人信息,这属于违法,消费者可以选择诉讼。”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说。《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在哪个环节被泄露,也没有足够的维权意识,走个人诉讼途径是比较困难的。”全国人大代表、东浩兰生集团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能源展部经理陈达说,她查阅了一下,目前属于公益诉讼范围的,仅仅是数据条例的个人信息保护这块,范围还比较小,建议能够扩大公益诉讼的范围。陈达表示,接下来审议两高报告时,她将建议扩大公益诉讼的领域,将数据安全也纳入公益诉讼范围。(本报北京3月8日专电)

(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 227 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