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 | 基层抗疫⑨: 120急救!超负荷运转,他们奋力扛
2022-12-26 18:03: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您好,我们在路上了,请在家里耐心等,很快就到!”
行人稀少的寒冷冬日,上海正处在疫情感染高峰期,街上时不时传来急促的120笛声,众多急救小分队正在争分夺秒。
大江东工作室跟踪上海120急救人员的伴随式采访,深刻体验他们咬牙坚持的不容易。一个人倒下,新的战友顶上,只为挽救更多脆弱的生命。如孤勇者一般,顶着瑟瑟寒风,穿梭大街小巷。他们甚至怕听“关爱”一词,“关爱就意味着病了要休息。眼下,我们不能歇!”
(相关资料图)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南区分中心主任陈怡婕:中心城区救护车日出车量满负荷
“从昨天(12月22日)凌晨到今天早上8点前,全市共派出1200车次,仅我们南区中心就出了251车次。”早上7点,陈怡婕在办公室忙碌,加了一夜的班,头发也来不及梳理,早餐还没顾得吃,就忙着在电脑上将当天驾驶员、随车医生和急救员按照时间表格安排好,救护车上的防疫物资、医疗器械以及当天收支表格她和另两位同事也要制作好。
快8点,她小跑着下楼,嗓子嘶哑,还伴有咳嗽,像极了新冠患者。但她说,“我还没感染呢,前些天培训新医生和新驾驶员时喊哑的。”
南区分中心共有11个急救分站,员工182人。这一段,完全满负荷运行。她看着表格说,“跟今早8点出发急救车的方晨洁医生,要工作到今晚24点;明早8点钟上早班至12点,休息几小时,晚8点又要上班了……”
根据急救中心数据,12月16日-20日,上海全市120急救车日均来电16511个,较去年12月同期增长136%,中心城区日均派车1808车,较去年12月同比猛涨44%。陈怡婕所在的南区中心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附近有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
南区分中心感染员工多吗?如何应对高峰期员工身体不适?急救可是份体力活儿,恢复不好能抬得动患者吗?上下楼怎么办?
陈怡婕说,“我们急救人的工作强度大,经过疫情三年的锻炼,我们的培训和防护肯定是非常严格的,但也架不住被家属或邻居传染。”
“这次高峰期来之前,为了防止战斗性减员,我们又采取了闭环管理,联系了固定的酒店让急救人员下班后可以及时休息。但是如果员工已经出现高热寒颤等症状,无论工作再急再忙,也要适当让他们休息,我们很重视行车安全和医疗安全。” 陈怡婕强调。
高科技产品也来帮忙。“救护车担架是可升降折叠式的,车上还配有红色小轮椅一样的电动爬楼机,抬不动,可以用器械辅助。不过,一些棚户区阁楼要用到软担架下楼。”陈怡婕介绍。
与其他医护同行相比,急救人总是最先“中枪”的,如今他们已经开始陆续要求返岗。“随着感染高峰期的来临,急救车派单量肯定越来越大。上级部门正在安排曾经和计划到市医疗急救中心定期工作的医生,协调医院急诊科和麻醉科的医生,召回急救中心在医院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急救医生们,有了这些新增援部队,我觉得我们能扛过去。”
上海急救中心120驾驶员陈智华:与党员先锋车相伴8年
记者早7点35分来到华山路1576号的急救中心,三辆救护车已备战门口,陈智华负责的尾号808的党员先锋急救车,要在8点正式接单,开始白天的任务,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岗,让车子暖和起来。急救员杨君和随车医生方晨洁到齐,穿好防护服,大家就开始一天的奔波。
退伍军人陈智华2003年入党,2009年加入上海急救中心。“我在部队就从事急救相关任务。急救中心很多同是从消防或部队转业的,和我以前在部队的情况很像。”他也参加过大上海保卫战的转运工作,和党员先锋车已经相伴8年。
这几天,他明显感到工作强度超过平时。之前他一天出车8到9趟,工作12小时。现在的出车量几乎加倍,“最近一天大概15趟左右。我连续满负荷工作两周了,很多同事病倒了,我到目前还没‘阳’。党员就该挺身而出,坚守岗位。”
陈智华平时每天会坚持跑3公里,“如果‘阳’了,只要恢复差不多,会立刻要求返岗!”出车量大,难免会被抱怨“太慢”,“我们也无奈。将心比心,尽量和家属做好沟通。”
陈智华这两天太忙,零点下班,回家待几个小时,就想看看熟睡的孩子,早晨7点就要赶回去上班,“特殊时期,都要克服困难”。
他建议,轻症患者如能自行前往医院,最好莫拨120,把有限的资源让给脆弱人群。
“疫情结束,就能好好休息,多陪家人了。”陈智华憧憬。
上海急救中心120 随车医生方晨洁:我三年没回老家了!
“这份工作对体力是一大挑战,抬患者下楼需要力气,但是这份工作很接地气,能最先看到病人,能立即为患者提供帮助,所以我很喜欢这份职业。”方晨洁爱笑,但从看到患者开始,她神情肃然,迅速开始专业化流程问诊。
早上两例被救助的患者,都在半个多小时内送达医院,但记者注意到,急救车在和医院急救中心交接时遇到一点困难,这会影响患者住进医院的时间。
方晨洁说,最近急救车常出现患者被困担架床上,就是俗称的“压担架”。“医院也很无奈,医护减员,床位紧张,我们能提供的所有担架床都借出了,病人只能等到医院腾出床位来,而我们必须尽快去接下一位患者。”
指挥中心派单每天增加,医院床位也很紧张。“最多一天接到14单,平均一小时一单。”方晨洁说,几乎每个医院床位都满负荷,带病工作的医生比例很高,需要救护大队和医院协调,才能给病人安置床位。
急救车最忙的是早8点到中午12点,以及晚8点之后,这两个时段拨打120的患者数量较多。天气骤冷,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也在增加。
方晨洁建议,非必要尽量不要打120;而拨通120时,希望患者家属能将详细症状沟通好。
近期120救护车任务量激增,有些拨打了又等不及的患者,就自行前往医院了,方晨洁希望能再拨打一次120提前告知,免得扑空。
作为独生女,方晨洁三年没回浙江慈溪老家,每要休假,总有工作原因,只能坚守岗位。与父母联系,主要通过电话和视频。每天工作都超过12个小时的她,前不久“阳过”。“五天后就转阴了,症状不重。我天生乐观,适合这个职业。”方晨洁深知,未来还有一场硬仗,“一起努力,一定可以扛过去。对病毒不必太恐惧,但需要重视危重症。”
上海急救中心120 急救员杨君:休息三天我就要求返岗
当急危重症患者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增多,对急救担架员体力要求很高。不管个头儿高矮,抬患者这件事绝不能马虎。杨君时常参加培训,掌握急救知识,做好随车医生的左膀右臂。
在上海急救中心工作4年的杨君,个头儿超一米八。因为工作忙,回家次数变少,“老人只能靠爱人帮忙照顾”。
最近他也“阳过”,只休息了三天,觉得身体可以了,就要求返岗。
上下楼体力跟得上吗?杨君表示,“我主要是帮医生抬病人,需要体力。好在我们救护车配备的器械较好……”
工作很累,但杨君很喜欢,遇到牢骚满腹的患者及家属,他特别能理解那份焦急,“他们情绪宣泄,我们尽可能安抚,希望他们也能理解医护工作。”
提及急诊门前“压担架”,杨君说:“并不完全是新冠感染高峰的原因。天气转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冬天常常会呼叫救护车。双层叠加因素下,我们急救员既不能把患者留在门口,也不能去接下一位患者。”
杨君成为急救员时间不长,经验却很丰富。医生救治患者时,他放好担架和急救器材,就会主动找患者家属,告知医院面临的情况,排队入院需要多久,还提醒家属带小量现金等应急,让还未感染的家属做好防护……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大江东 | 基层抗疫⑨: 120急救!超负荷2022-12-26
- 当前看点!科学分流 保障就医2022-12-26
- 通讯!华金资本: 第十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2022-12-26
- 每日快播:中亚股份: 关于召开2022年第三2022-12-26
- 全球热点!国机精工: 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2022-12-26
- 环球播报:顾地科技: 独立董事关于第四届董2022-12-26
- 速讯:新北洋: 第七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决2022-12-26
- 百事通!同济科技: 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2022-12-26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2年度乡村振兴十大2022-12-26
- 之江生物: 之江生物:关于实际控制人兼董2022-12-26
- 深科达: 关于可转债投资者适当性要求的风2022-12-26
- 【快播报】丰林集团: 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2022-12-26
- 当前报道:梅安森: 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2022-12-26
- 全球即时看!时代出版: 候选人声明(伍传2022-12-26
- 福莱蒽特: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杭州2022-12-26
- 热点评!加强组织统筹优化就诊流程 保障患2022-12-26
- 世界视讯!西陇科学(002584)12月26日主力2022-12-26
- 当前消息!绿康生化(002868)12月26日主力2022-12-26
- 每日消息!西安饮食(000721)12月26日主力2022-12-26
- 环球速递!京蓝科技(000711)12月26日主力2022-12-26
- 最资讯丨*ST光一(300356)12月26日主力资2022-12-26
- 全球通讯!万通智控(300643)12月26日主力2022-12-26
- 天天资讯:我国最大整装气田年产天然气突破2022-12-26
- 今日聚焦!蹲点急诊科:“拼”在救治第一战2022-12-26
- 天天速递!中国是全球粮食安全的积极贡献者2022-12-26
- 环球快播:涨停雷达:储能个股异动 国中水2022-12-26
- 华自科技:截至2022年12月20日,公司股东户2022-12-26
- 时讯:南兴股份董秘回复:公司子公司唯一网2022-12-26
- 全球观点:正威新材:为了更便捷地达成交易2022-12-26
- 环球消息!工信部:1—11月电信业务收入累202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