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关注 > 正文

【新要闻】百元一次爬楼机老人用不起 专家建议社会资金投入

2022-09-19 10:00:43 来源:解放网

爬楼机百元一次,老人直呼“用不起”


【资料图】

专家建议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引导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及服务

■本报记者 栗思 见习记者 沈思怡

看着眼前的数十级楼梯,家住普陀区的李老伯深深叹了口气。自从几年前患上肺部疾病后,上下楼对他来讲就变得格外困难,“只能扶着楼梯慢慢挪。”本来寄希望于小区加梯来缓解上下楼之困,但没想到,他家所在的楼幢经评估“不适合加梯”。

一项名为“爬楼机”的服务项目进入了李老伯的视野。仔细一打听,如果不享受补贴,预约服务人员上门一次100元,上下楼各算一次,节假日还要翻倍。“太贵了!”听闻价格后,李老伯直摇头。

爬楼机的定价让有需求的老年人直呼“用不起”。不少老人通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留言板表达了他们的担心: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价使用,老年人在支付上显然有难度,可全靠政府投入又不现实,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补贴取消了价格上涨了

老人们口中的爬楼机便民服务,在申城已存在了十余年。依托于两个承载重量的橡胶后轮和负责导向的前轮以及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爬楼机既可利用底部的爬坡装置上下楼,亦可在平地上推行,宛如一台“瘦身”后的轮椅,受到不少老年人的青睐。

承接申城8个区爬楼机预约服务的上海展大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国光告诉记者,2010年前后,其公司因参与政府帮助残疾人上下楼的科技惠民项目,“通过上海市残联的招投标后,成了购买服务的供应商之一”。

残疾人凭残疾证经评估即可优惠预约使用爬楼机,不少腿脚不便的老人对此颇为羡慕。市级科技惠民项目三年试点结束后,该项服务在各区延续下来,并结合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进一步落地。多年来,各区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推广运用于解决老旧小区的老人上下楼难问题。徐汇区是民政部门牵头,老年人以优惠补贴价使用;杨浦区和闵行区是残联和老龄委联手推进,残疾人和老年人均可享受。在补贴力度较大的区域,符合条件的老人一度可以以2元每次的价格享受服务。

不过,近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黄国光介绍,随着审计监督加强,各区购买服务中持有残疾证的老人才可以优惠享受爬楼机服务。“可能会让个别未持残疾证老年人觉得补贴取消了,使用价格就贵了。”

但其实,上海各区、各街镇仍在探索优化爬楼机服务的合作模式。比如,徐汇区每年在购买服务数量时,都会基于前一年度的服务人次进行调整,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另外,为了方便居民预约,还在几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设置专门的服务点,为服务方的快速响应提供方便;闵行区则干脆将爬楼机服务的选择直接下沉到街道。比如,江川路街道就根据辖区内老年人数量多、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直接与展大公司签订合同,为辖区内65周岁及以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街道评估通过)、持有肢体残疾证明的残疾人等提供服务,凭票免费使用,每年服务可达4500人次左右。

市场价为何贵这么多

不过,街镇可提供的免费使用次数是有限的。如江川路街道规定,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每年只有26次的使用权限,这对于部分需求方来说,显得不够“解渴”。

周玉强是一名尿毒症患者,每周都要前往医院做3次透析。多年来,他的腿脚功能已严重受损,每次透析回来之后,都需要儿子背他上楼。去年,他年满65周岁,方才申请上爬楼机的使用资格。“街道切实解决了我们的困难,真的方便了很多。”但由于免费使用的次数有限,难以覆盖他高频次的出门需求,他不得不精打细算,将26次使用权限掰开使用。“超过26次,就得自己付钱了”,市场价差不多每次100元。

作为上海规模最大的爬楼机服务商,展大公司的定价代表着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个价格,对于那些够不上补贴门槛的老年人来说,显然是一种困扰。家住黄浦区蒙西小区的王先生60多岁,去年不小心崴到脚后,每次下楼都得请保安帮忙。有一次,看到邻居陈阿姨给母亲使用爬楼机,还不用花钱,便向她要了联系方式,没想到,电话那头听闻他的情况后,称他不属于补贴人群,需要按单次100元付费,这令王先生十分不解:“为何市场价会贵这么多?”

面对市民质疑,黄国光解释称,目前的价格是综合评估人力成本、企业运作之后定下来的,也只能刚刚平衡成本。据他介绍,展大公司负责预约派单的客服团队和上门服务团队共计30多人,共有近160台爬楼机设备供循环调配使用。“上门服务团队的人力成本比较高,操作员很难招募。”虽然爬楼机的运作原理很简单,但实际上爬楼机对操作员的要求很全面,需要具备驾驶技术、操作技能、服务意识和亲和力,往往要培训满3个月才能真正上手。“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长,每天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倒班服务,几乎排得满满的,如果要去远一点的地方,路上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也会很高。”

此外,机器的损耗也远远超乎想象。“我们的机器从奥地利进口,最初是依照国外家庭使用习惯设计,可能几天才用一次。但引入国内后,设备用的次数特别多,损耗也大。”

鼓励多元主体发挥作用

一面是老年群体切实的需求难题,一面是政府无法全面补贴的现实困境,如何把握平衡?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认为,“悬空老人”对爬楼机的需求,并不会成为所谓的小众需求,反而“可能是居住在多层楼宇的老年家庭最终都会面临的困境”。这类需求背后,实际是要求加强社区适老化改造,需要实施多种多样的适老化改造工程,同时适老化改造承担主体需要更加多元。

他指出,加装电梯作为适老化改造的一环,近年来已解决上海部分“悬空老人”的生活需求。然而,考虑到这一举措并非在每栋楼宇中都能顺利推进,为了满足“悬空老人”的具体需求,适老化改造可以考虑多种策略,探索满足居民需求的更有效果、更令人满意的改造方案。这一想法其实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意见》中也有体现,文件鼓励通过完善无障碍设施、提供简易登楼设备服务、引导居民房屋置换等多方式、多途径解决老年人上下楼困难。不过,任远强调,“多层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包括丰富的内容,无障碍道路建设、轨道式爬楼机安装、加装电梯等多项工程,哪种更适合,要在听取居民意愿后,采取合适的方法加以推进。”

此外,任远提出,要解决爬楼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引入更多元的社会主体。“虽然我们强调政府应尽可能为民服务,但单纯靠政府来解决民生问题力有未逮。”他表示,在政府之外,还应鼓励更多社会资金、社会基金会投入资金与服务,以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更多的企业提供爬楼机服务或者参与生产爬楼机,形成良性市场竞争,降低爬楼机的使用成本,增加爬楼机等养老服务的供给和应用。

(来源:解放日报)

标签: 社会资金 上门服务 多层住宅 解放日报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4352276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