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关注 > 正文

全球热点评!炎炎夏日,他们为街头“不归人”送去关爱

2022-07-25 18:04:54 来源:人民网上海

进入三伏天,申城连日高温。为了及时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杨浦区救助管理站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全力保障他们安然度夏。

救助,一直“在路上”


(资料图片)

饼干、方便面、风油精、花露水……7月21日上午,社工赵雪娟在救助大厅里,将食品和防暑用品一样样装进袋中,放到了救助专用车上。她与救助站同事们出车巡查的时间到了……

每日巡查的任务已持续多年,近期天气炎热,救助队员们更加仔细。上午8点出车,下午5点返程,期间除了午餐时间外,他们一直在路上转,到了重点地段,还会下车步巡,寻找流浪乞讨人员的踪迹。按照自愿救助原则,流浪人员可自行决定是否回到救助站,如果不愿回的,队员们会送上防暑用品。

日子久了,经验丰富的社工心中自有一张杨浦地图:哪个街角常住人、住着谁、住了几年、身体状况如何……一切细枝末节,都烂熟于心。“通常在白天,菜市场、医院、公交车站等地人流量大,流浪乞讨人员出没频繁。而到了晚上,则要格外注意商圈、高架桥洞等地。”赵雪娟说,“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能多救助一个是一个。”

“我一定要找到他”

车子驶上彰武路的时候,司机刘师傅主动把速度降了下来。他们慢慢地开向了一家交通银行网点,队员们向外张望,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老王,你在啊!”

下车后,队员们快速地奔向了流浪人员,老王(化名)。穿着厚夹克、脖子上围着一块毛巾的老王,今年48岁,在银行门口,两把椅子、几包食物,加上这些日子来救助站送的所有日用品,就组成了露天的“家”。

很少有人知道,老王是个高材生。1994年,他来到上海读大学,毕业后留沪,做了一名企业的人事高管。一次,因与同事发生分歧,他一气之下开始流浪,至今未与家人联系。他说自己不愿回老家,可当赵雪娟问起他的父母时,他却有几分哽咽。“想家,当然想家,但是我回家做什么呢?”他认真地说,“我不可能啃老的。”

今年4月,老王进救助站住过两个月,与社工们关系很好。赵雪娟也经常关照他。她说,自己日日参加街面巡查,老王的行踪又比较固定,如果哪天突然找不着他,会担心。“冬天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没看到他,就去找他,后来在地铁站里发现了他。”赵雪娟说,“那时候太冷了,我去地铁下面把他找上来,把保暖防寒的物资送给他,现在是夏天,要把防暑用品给他。”

最终,老王依然不愿回站。队员们把一大包防暑用品递给他,并叮嘱他有任何事,可以随时求助救助站。

路边长椅上的男子

彰武路上的一处长椅,同样是救助队员们的重点巡查点位。这里住着小李(化名),自队员们发现他起已有两三年。

小李三十来岁,头发长得很长,身边总跟着一个巨大的行李箱、一个小背包和几摞书。每天,他就在这张长椅上,背靠花坛,安安静静地坐着。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家就在附近,只是不知为什么始终不愿回去。由于精神状态不太稳定,队员们与他的交流有些困难。

“我们正持续关注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杨浦区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殷宸垣说,“我们后续会与街道联系,现在是高温天,人长期坐在路边,身体很容易吃不消。”

为小李送完防暑降温物品后,队员们再次上了车。一路上,他们的视线没有离开过窗外。“我们每天在路上巡查8个小时左右,晚上吃完晚饭,也会有值班人员再次开展夜巡,直至深夜。此外,我们24小时向市民开放热线电话,一旦接到电话就会立刻赶到现场。”正说着,殷宸垣又见到了熟悉的流浪者身影……叫上队员们一起,飞快地跳下车,他们再次走上了救助之路。

(来源:上海杨浦)

标签: 救助管理站 持续开展 我去地铁 在地铁站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