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 > 关注 > 正文

上博受赠文物展展出王安石行书 人民广场馆将迎来首次闭馆大修

2022-03-10 10:05:48 来源:东方网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3月9日报道:今天,“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这是今年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展览汇聚195件/组受赠文物,展出的受赠文物包括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文彭“七十二峰深处”牙章、吴王夫差盉、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等。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开放已进入倒计时,人民广场馆舍将迎来建馆后的首次闭馆大修。因而“盛世芳华”所带来的是暂别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一次深情对视,一番殷殷心语。今后在东馆和完成大修的人民广场馆,各类捐赠的展陈仍将继续。

捐赠品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接近1/4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上博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无数捐赠者的义举和厚爱不可相分。几代上博人坚持通过举办展览的方式,与世人共享受赠的瑰宝,并以此表彰和纪念捐赠者。除常设展外,“盛世芳华”是上海博物馆建馆以来举办的第33个受赠文物展。

截至2021年末,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万余件,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馆藏文物中有8.8万多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其中珍贵文物3.3万余件,一般文物5.5万余件,捐赠品约占馆藏文物总量的8.6%,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3.6%。至今,上海博物馆的捐赠者人数超过了800位,集体捐赠超过120家,接受捐赠的文物批次更是多达1200多次。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现场 上海博物馆供图

回顾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博成立之前。1950年1月20日,上海准备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文物收藏者通过捐赠的方式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向上海市文管会、上海博物馆捐赠文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第一次文物捐赠高潮。

改革开放以来,有感于国家各个方面建设的再次飞速发展,许多藏家将其多年珍藏,包括落实政策返还的文物精品,慷慨地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极大地丰富了上博馆藏,巩固和充实了藏品体系,并由此带动了文物捐赠的第二个高潮。曾在上海生活过的海外华人也纷纷将其珍爱的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王安石行书等多件珍贵文物展出

本次展览展出的受赠文物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门类。

其中,王安石《行书楞严经旨要卷》为王南屏、房淑嫣于1985年捐赠,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无缭乱之感。其用笔似不经意,却有闲和萧散之韵。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曾经元陈惟寅、明项元汴、清安岐、曹溶等人收藏。

吴王夫差盉(hé)为何鸿章于1996年捐赠,肩部有铭文十二字,内容为:“吳王夫差吳金鑄女子之器吉”,即吴王夫差用青铜为一女子铸器。夫差在位仅二十三年,目前所见存世遗物多为兵器(剑、矛)和鉴等,以往此盉未见流传,弥足珍贵。盉的盖面与器腹纹饰满布不分首尾极其细密小龙交缠构成的蟠螭纹,与镂空的提梁相互辉映,形成了华丽缜密的视觉效果。盉的镂空提梁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盖及器上纹饰运用当时流行的印模技术,体现了当时南方吴越地区(今江浙一带)的铸铜工艺。

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为翁万戈于2019年捐赠,该图是沈周54岁时所作,临摹的是比他略早的浙派著名画家戴进的《谢安东山图》,描绘东晋著名宰相谢安隐居东山时,携妓出游,纵情山水的情景。沈周的山水画,师法元代黄公望与吴镇,远溯五代董源、巨然,而戴进宗法的是南宋马远、夏圭,以风格而论,一为南方山水与水墨画的传统,一为北方山水与宫廷著色画的传统。沈周画多仿元人,此画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既是一件孤品,也是一件奇品,堪称绝无仅有。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将持续至9月4日,其中书画展品将分为上下半场。与此同时,上海博物馆还特别策划制作了纪录片《山高水长》,通过珍贵的历史影像、档案资料,采访国内外捐赠人代表及后人。

标签: 上海博物馆 珍贵文物 吴王夫差 楞严经旨要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