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财 > 正文

委员热议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魔力有智慧更走心

2022-01-20 08:57:38 来源:第一财经

何为“魔都”?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标准化的城市治理模式、成效,成为2022年上海两会关注的重点。

第一时间追溯到新冠确诊者的少数密接者,及时完成甄别与隔离工作——新冠疫情以来,上海一次次阻击散发的疫情,市民社会、经济生活也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不打扰、有温度、人化的精准防疫运作背后,是对大数据的精确掌握和智能辨识。

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如何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一上海“十四五”期间的主要战略选择和主攻方向的提出,既包括了政务工作,也涉及公共服务。

在1月19日开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表示,一年来,上海市政协共开展界别履职活动210余次,参与委员2000人次;834名委员2021年参加各类履职活动约2.5万次;委员提案质量、数量同步提升,提交1071件,立案1021件,在办理期限内全部办结。

“数字化转型”迈向纵深

“一网通办”当仁不让是年来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举措。该举措极大增强了群众在各项对公、对私办事的体验感;而“一网通办”已分别推出市级“好办”事项121个、“快办”事项124个,持续推动改革迈向纵深。

记者从一份由民盟上海市委递交的优秀提案《关于推进“一网通办”往深里走,助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建议》中看到,下阶段,“一网通办”的实施需要在流程上进行革命再造,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这既包括了对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再造:整合审批职能,归并审批处室,精减审批环节等;也包括了推进跨部门业务流程再造:对涉及多部门串并联审批的事项,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和材料提交,压缩审批时限,强化业务协同。

为此,上述提案建议,随着“一网通办”改革往深里走,一是审批部门要放权限、减环节、压时限;二是部门间要加强协同、做加法,为审批事项提供信息共享支撑,跨部门事项实行并联办理;三是自上而下进行流程再造,并提供制度保障。

那么,要如何打通“一网通办”背后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堵点?该提案还建议,要破除数据孤岛,一是建立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机制;二是加强数据共享支撑能力建设;三是构建政务数据共享标准体系。强化顶层设计,以数据互联互通来整体提升“一网通办”数字化服务水

“在此基础上,上海在2021年实现了包括居住证办理在内的12件事项线上办、随时办的成效,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项服务改革,提出更有效的对策,来助力上海这座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上海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杨德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记者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上海市全面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工作要点》中看到,2022年,“一网通办”将重点打造27项“免申即享”服务、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10项公共服务标杆场景应用;同时,优化150个高频事项全流程一体化办事体验。

除了推动政务工作便利化,上海市委市政府于日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还指出,要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倡导各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带来提案《关于弥合“数字鸿沟”,建设更加普惠温暖的国际数字之都的建议》,她表示,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市总人口35%以上,但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往往被忽略、老年人的数字化产品供给不充分、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普遍较缺乏。

张英为此建议,一方面,要强化制度保障,确保老年人的“数字权益”;建议在《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当中增加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包容”、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等相关表述,引导政府和企业自觉遵守相关要求,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张英还表示,另一方面,要激活市场活力,增加老年人的“数字供给”;建议引入社会保险机制,鼓励开发为老服务“一站式”数字化台,更好提供精细化、个化服务。而针对价格昂贵的数字化产品如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则可以采用“共享经济”模式,即“用户出一点、政府贴一点、基金(如长护险)出一点”或按年、月、次等服务收费模式,取代一次付款。

老龄人群享安全、舒适、便捷

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为老龄人群提供标准化、人化的优质服务也受到委员的强烈关注。

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市60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达到580.33万,占23.9%,预计到2025年上海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680万。

如何为老年人居家生活提供安全、舒适保障?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原院长黄钢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上海的养老服务基本格局是“9073”,也就是90%以上的老年人为居家养老;尽管前期已有一些成绩但问题尚存,主要在于养老各行业、机构及政府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政策矛盾、规定各异,缺少统一标准与规范。

为此,黄钢在提案中建议,应尽快制定《上海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地方标准》,“要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生活惯,确定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底线要求,明确改造设计的基本标准、改造过程的基本规程、相关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基本规范等,这样才能确保居家适老化改造整体质量。”

如何具体实施?黄钢进一步告诉记者,首先,政府可依据明确的基本标准,督促各行业及机构拟定具体细则,推动适老化改造的具体标准与规范落地实施;其次,依据统一的标准,明确相关服务企业、社会机构在执行标准过程中的职责以避免多头管理,确保在适老化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纠纷,能够在公、规范的基础上妥善处理。

而如何让老年人方便就医并在就医过程受到帮助和尊重?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吴乾渝建议,上海年诊疗人次超过861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患者,“十四五”期间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主线将围绕老龄友好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在积极创建国际老年友好城市的过程中,首先应帮助老年人在互联网时代跨越数字鸿沟、方便就医。

做法上,吴乾渝建议,一是要营造老年友善环境,各大医疗机构在不断创新发展智能化服务的同时,应坚持传统服务兜底;二是要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坚持在互联网挂号的同时,亦采用适当的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畅通老年人预约挂号渠道;三是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留出足量的号源优先保证家庭医生为老人预约、挂号、转诊。

此外,吴乾渝还表示,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应要完善健康核验方式,配备“卡码合一”智能设备,通过刷身份证或社保卡自动展示健康码,方便老人通行就医。

绿色低碳覆盖长三角

2022年上海两会期间,“绿色低碳”“青山绿水”也是政协委员口中的热词。

对于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柏国强来说,从最早的“将低碳理念融入世博会”到“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社会共治”再到“建设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园”,每一份提案都凝聚着他对于生态环境领域的深刻观察、超前决策。

今年上海两会上,柏国强拟递交提案认为,绿色低碳是一个全过程、各领域共同推进的长期赛道,上海不仅要降低碳排放量,还要发挥技术、装备、服务的综合优势以挖掘绿色产业新动能。

作为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社会共治的最有力的推动者之一,柏国强也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提出了三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体制机制创新,三是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碳和空气质量“双达”。

上海要如何做?柏国强告诉记者,为有效落实共保规划相关要求,三省一市共同研究编制完成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下一步,将通过鼓励清洁能源使用、建设低碳绿色交通体系、推广低碳技术、加强绿化碳汇建设等技术手段,示范区源头降碳,逐步推动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共治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打造可推广、可复制的试点经验。

示范区要实现区域绿色低碳共治的目标下,技术支撑也是关键。为此,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陈玲递交相关提案表示,示范区不同区域的碳达峰及碳中和潜力具有较大差异,必须在统筹考虑示范区整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分区碳排放碳吸收目标。

“由于碳锁定效应的存在,碳排放峰值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峰值目标。”陈玲告诉记者,“例如,江苏苏州的吴江区目前工业增加值占比依旧超过50%,碳排放总量较高,应基于历史碳排放和同类区域/行业碳排放水,结合当地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及能源结构调整潜力等因素,通过多目标权衡形成科学合理的碳排放峰值目标。而浙江省嘉善县碳排放相对较少,同时生态碳汇能力相对较强,可以通过综合全面的测算明确其碳排放碳吸收基准线,以适当方式提前储备碳汇资源,为长三角示范区碳中和做出贡献。”

标签: 魔力,上海,有智慧,数字化转型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