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财 > 正文

纠偏养老险公司“不务正业”,保险资管、个养业务面临清理

2021-12-27 14:35:58 来源:第一财经

在规范发展第三支柱的大背景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迎来了强监管。

为了推动养老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管理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银保监会日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从《通知》内容来看,尽管只有短短9条,但其中对于养老主业引导以及对保险资管业务、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下称“个养产品”)的压降,将使得大多数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受到冲击。

“《通知》的发布,将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机构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深化产品和服务创新,成为推动养老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银保监会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已有养老保险公司开始对旗下个养产品采取了关闭续期、终止清算等措施,以此落实压降清理要求。

强化养老主业,压降偏离业务

“《通知》出台的核心目的是推动养老保险机构聚焦养老主业,服务客户多样化的养老保障需求,压降清理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预计养老第三支柱大有可为。”国泰君安表示。

《通知》的9条内容分别从发展定位、业务方向、风险隔离、正本清源、强化监管五个方面,对专业养老保险机构提出了要求。

“应当坚持专业养老保险经营机构的发展定位,聚焦商业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养老保障管理等具备养老属的业务领域,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通知》显示。

基于这一定位,《通知》划定了养老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鼓励养老保险机构重点发展安全高、保障强、满足长期或终身领取需求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以及其他具有一定长期积累养老金功能的商业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算上前几个月获批筹建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从2004年至今,我国已有10家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尽管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是伴随着企业年金制度的诞生应运而生,但随着养老保险公司的发展和养老金管理的市场化进展,其逐渐向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从养老保障体系的角度来看,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作中承担投资管理人的角色;在第二支柱中承担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托人、投管人等多重角色。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25268亿元,法人受托管理规模达17752亿元,其中养老险公司受托管理规模合计占比达73.7%。相比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在第三支柱上的参与度较弱,其中部分养老保险公司并不涉及商业保险产品的经营,仅有个别几家参与了税延养老险的发行或投资业务。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管理费一降再降,因此部分养老保险公司开始开展盈利更强的保险资管业务,同时基于原保监会在2015年发布的《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开展的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业务,也成为了大多数养老保险公司的重要业务。

而上述这两项业务则成为了此次《通知》的重点打压对象。

《通知》要求,养老保险机构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现有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原则上应于2022年底前依法合规完成终止经营或剥离相关业务等整改工作。

同时,需要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2022年6月30日前,适时停止相关产品新增客户,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清理。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转型与产品创新。

尽管都是“原则上”,但《通知》也给出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对于养老主业突出、业务发展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制度健全的养老保险机构,将对其探索开展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分支机构准入等给予政策支持。对于存在偏离养老主业、业务压降清理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制度等问题的养老保险机构,将采取监管约谈、责令整改等措施,并不再支持其开展相关养老金融业务创新。”

大部分养老险公司业务将受冲击

“我们预计,《通知》要求的业务整改将涉及大部分养老险公司,其中国寿养老、太养老、安养老、泰康养老等将涉及压降个人养老保障产品业务,而安养老、长江养老等将涉及终止或剥离保险资管业务。我们认为伴随各养老险公司业务回归本源,其养老产品供给及年金基金管理能力将得到加强。”海通证券表示。

事实上,经过几年的发展,养老保障业务和保险资管业务在养老保险公司中的占比已然不低。

根据安养老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底,管理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共计12955亿元,其中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业务期末管理资产4341亿元。按此计算,占比已达33.5%。

国寿养老2021年工作会议上传递出的数据显示,2020年,累计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3万亿元,其中养老保障管理业务存量规模3000亿元,一年期以上产品占比达72%。按此计算,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规模的占比也达到了23%左右。

而保险资管业务和短期个养产品两项业务之所以此次被《通知》明令清理,是因为其偏离养老主业,前者是保险资管公司的主要业务,而后者尽管名字中含有“养老保障”的字眼,但是从产品实质来看,与其他理财产品并无本质区别。

所谓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根据《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所述,是由养老保险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个人委托人的委托,为其提供养老保障以及与养老保障相关的资金管理服务。该办法中确实提到,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发行期限在三年及以内的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但有一定的规模限额要求。

不过,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短期个养产品反而成为这一市场的主流。从腾讯理财通和京东金融上目前显示的个养产品来看,其期限均未超过2年,甚至还有可随时赎回的活期产品。个养产品在流动和收益方面的表现使其受到了市场欢迎,在万能险受到严格监管之后,这一产品更是得到快速发展,京东金融上甚至有“养老保障产品”的专区。

来源:腾讯<span class=

来源: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

从同业交流数据来看,个养开放式产品年来规模逐年攀升,2018年占个人业务总规模超过了90%,发展势头强劲。但可以看到,个养产品期限较短,无养老保障内容,这与其他理财产品并无本质区别,与养老产品通常的长封闭期或退休后才能领取的特也不相符合。

来源:《上海保险》2020年第一期《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市场十年回顾及展望》(注:安邦养老已变身为大家养老)

来源:《上海保险》2020年第一期《养老保障管理产品市场十年回顾及展望》(注:安邦养老已变身为大家养老)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已有养老保险公司对个养产品开始了压降措施。例如长江养老已在其官网发布了针对两只个养产品的公告,表示为落实个人养老保障产品稳压降,已对这两个产品分别在9月和12月采取关闭续期或终止清算的措施。

来源:长江养老官网

来源:长江养老官网

站在养老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对保险资管业务以及个养产品的清理和剥离,无疑将对其业务造成冲击。

业内人士分析称,转型商业养老保险对养老保险公司而言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对于之前没有涉及保险产品经营的养老保险公司而言更是挑战,它们需要重新搭建保险产品经营的精算、理赔、运营、销售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能力,并需要和集团内寿险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

“养老保险公司这块牌照之前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其中部分事情其实跟养老关系不大,现在面临严格监管的选择,虽然会有挑战,但也是回归本源的一个必要动作。而从国家一系列政策来看,迫切加快第三支柱发展的决心毋庸置疑。”一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标签: 不务正业,资管,个养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