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财 > 正文

全市场注册制何时到来?在此之前又有哪些准备需要完成?

2021-10-22 08:13:58 来源:第一财经

A股市场距离全市场注册制,只差最后一步——沪深主板注册制。全市场注册制何时到来?在此之前又有哪些准备需要完成?

10月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监管部门及大型投行的相关负责人针对“稳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行了讨论。

“注册制改革一直在优化完善之中,改革的势能不断积蓄,目前已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证监会市场一部主任李继尊表示,今后证监会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只要是市场约束比较有效的领域就坚决放权。

目前监管部门仍在为全市场注册制积极准备条件。“主板实施注册制,将是标志性的,也是难度比较大的。”李继尊指出,沪深主板上市公司3100多家,主板投资者规模有1.9亿,这一数字是科创板的22倍,创业板的4倍。同时,主板还涉及规模庞大的投资产品,主板对标志性指数也有很大影响。

“我个人认为,通过这两三年科创板、创业板的试点以及后续的完善,推进主板注册制改革的条件在逐步具备,也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主板注册制改革将是水到渠成的。”李继尊称。

进入“由点及面”关键期

“通过三年来的试点,我们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注册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完善的过程。”李继尊指出,注册制试点三年多来出现了一些突出变化。

比如,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明显增强,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多层次市场的板块架构和功能更加完善。“零容忍”执法的威慑力正在显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加速形成,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证监会就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已经做了不少细化和改进,如发行定价、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等。”他表示,注册制改革一直在优化完善之中,改革的势能不断积蓄,目前已进入由点及面的关键阶段。

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优化发行上市条件,把实质性门槛尽可能转化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对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二是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公开,增强可预期性。三是对新股发行的价格、规模等不设任何行政性限制,消除不必要的干预。

“试点启动之后,证监会又针对市场关切的科创属性评价、红筹企业上市、辅导验收、现场检查等问题,制定修订了一系列配套规则细则,进一步体现了包容、透明、可预期。”李继尊表示,同时,证监会还在研究修订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则,以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他还称,目前企业上市的机会比较稀缺,“卖方市场”特征明显,市场参与主体不够成熟,要素市场化改革仍不到位,诚信环境还不完善。为此,证监会在改革布局上坚持先增量后存量,先试点再推开,分板块一揽子实施。

“在具体制度设计中,也体现了一些渐进安排,如发行上市条件、发行承销机制等。”李继尊表示,注册制改革真正到位有赖于有效的市场约束,包括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买方市场”的形成等,也需要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他说,诸多情况表明,整个市场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演进,一级市场的供求关系在改善,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在优化,市场主体的规范意识在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证监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部署,保持改革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改革进行到底。”他称。

除监管部门外,中介机构也需要提升执业能力、压实相关责任。

“保荐机构亟须加强执业能力建设,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和价值公司的发现者。”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军在论坛上表示,证券公司要加强对国家政策行业发展的研判能力,提升价值发现和政治能力,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

截至2021年10月15日,中信证券保荐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达到72家,融资规模近千亿。

张佑军称,保荐机构在项目筛选、尽职调查、信息披露、估值定价等环节,要全流程、全方位提高执业标准,更多保荐好公司,回归价值发现、资产定价和信息服务的功能定位。

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体系

支持科技创新,是近年来注册制改革推动的一大主线。科创板定位“硬科技”、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北交所支持“专精特新”,都是提升直接融资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10月21日,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分论坛上提出,要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支持机制。

他表示,目前直接融资占比约28%。下一步,要牢牢把握支持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关键,通过“四个提升”,加快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直接融资体系,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升多层次市场的覆盖面,增强直接融资体系的包容性。坚守科创板服务“硬科技”的属性和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的定位,发挥好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作用,加快构建功能互补、有机联系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更好满足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二是提升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备性,增强直接融资服务的针对性。以注册制改革为龙头,加快完善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分拆上市等制度,支持科技创新企业通过员工持股、股权激励提质增效,支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服务,引领投早、投小、投科技。

三是提升资本市场治理能力,增强直接融资监管的有效性。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支持各类创新企业依法规范进入资本市场,提升数字经济条件下的监管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维护好市场秩序。

四是提升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合力,增强直接融资发展的协同性。着力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政策体系,推动完善法治、财税、产权和投资者权益保护、诚信约束等配套制度,营造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良好生态。

“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张望军称,生产函数中劳动力、土地、设备等传统要素的边际产出递减,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重构了要素组合,提高了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的产出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他观察,全球科技、资本和产业加速融合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科技企业加速拥抱资本市场。2020年全球1360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2680亿美元,其中科技企业家数和融资额占比分别为24%和33%。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共有1630家企业首发上市,融资3300亿美元,其中科技企业家数和融资额分别占比26%和35%。

二是前沿领域受到更多青睐。2020年,全球有78家生物技术公司首发上市,比2019年多34家,能源转型领域相关资本投入超过5000亿美元。今年以来,全球有432家医疗健康领域公司首发上市,比去年多49家。

三是融资机制创新不断出现。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修改上市规则、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推出直接上市(DPO)、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等机制。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有486家企业通过SPAC机制上市,融资1277亿美元。

“从国内看,创新资本和产业循环正在加速。”张望军表示,科技创新企业聚集效应日益显现。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549家企业IPO融资6100亿元。去年科创板、创业板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300亿元。截至2021年8月末,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通信、电气设备等科技成长行业市值占比30%。

从市场体系包容度来看,已有26家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和红筹企业在A股上市,37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此外,截至今年8月末,创新创业债已累计发行128只、518.76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项目金额累计约2万亿元。

标签: 哪些,又有,准备

精彩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诚聘英才 | 广告招商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8-2020  www.cgui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品质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8 28 36 7@qq.com
 

未经中国品质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内容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