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出线上义诊到打通药品配送 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展开行动
2022-04-11 11:48:47 来源:第一财经
“我们真的很想在关键时候做一点事情,拿我们供应链同事的话来说,真的恨不得自己可以冲出去给患者送药。”
这是近期不少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内心强烈的呼声。
当前,上海疫情形势仍严峻。基于疫情防控需要,老人、孩子、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保障受到了不小的挑战,面对这种局面,近期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们都在想方设法试图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助力解决患者们的就医难题。
从推出线上义诊,到打通药品配送,互联网医疗企业们已纷纷在展开行动。
推出义诊
3月以来,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阳性感染者数量已超过13万例,近期上海市每日感染人数仍处于高位。疫情一下子打乱了不少人的正常就医节奏,一些医院基于疫情防控需求,不得不暂时关闭线下门诊,而一些患者也因为封控,无法外出就医。
如何保障居民的就医需求,是一项考验。上海市相关部门正想方设法解决,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保持开放,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开辟了应急就医渠道,重点满足急危重症、孕产妇、儿童以及血透、放化疗等患者必需的就医需求。对于慢性病患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也在做好配药服务和医疗健康咨询。
多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当下,如何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互通和资源整合优势来帮助患者解决‘就医难’问题,这是发展互联网医院的价值所在。”
为了帮助上海顺利渡过疫情难关,守护好患者的居家健康,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迅速行动,试图借助互联网优势调配平台医生资源,满足患者们迫切的就医需求。
早从3月开始,包括好大夫在线、平安健康(股票简称“平安好医生”、01833.HK)、阿里健康(00241.HK)、慧医天下等多家互联网医疗平台皆推出线上义诊活动。
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3月23日至3月29日,该平台就发起了“同心抗疫、共护健康”直播义诊活动,本次活动,共有来自上海23家公立医院的213名医生积极参与,直播累计时长超过了1万分钟,总计帮助了超过13万名患者。
“疫情之下如何控制血糖?”“封闭管理期间智齿发炎了怎么办?”“疫情在家,肩膝酸疼该怎么办?”“儿童疫苗接种”“孕期常见问题解答”“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近视术后最近不能复查怎么办?”……好大夫在线推出的200多场直播,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几乎所有的专科方向,帮助解决了不少市民隔离期间的就医需求。
今年3月以来,面对全国多地疫情防控压力陡增态势,平安健康也发动了来自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皮肤科等20个科室的内外部医生团队,为有医疗和健康需求的居民,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其中,在上海,该平台也开启了线上“疫诊”通道,为居民提供7*24小时无偿在线问诊服务。
同样,近期阿里健康发起线上义诊活动,在特殊时期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在线问诊服务,并获得千余位医生积极响应。据介绍,用户在支付宝搜索“疫情”,点击“疫情防控专区”,找到“医生问诊”就能进入阿里健康互联网医院抗疫义诊专区,每天有超过500位来自全国的医生在线提供服务。第一财经记者从阿里健康了解到,义诊医生来自呼吸科、儿科、内科、皮肤科等科室,能够满足患者的不同问诊需求。
在线问诊正在患者中普及开来,近期一些平台线上的问诊量呈现上升趋势。
微脉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日其平台线上咨询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疫情下,由于担心就医难问题,不少患者的心理焦虑感明显增加,其平台也通过联合公立医院进行防疫宣教、疾病科普、在线咨询等形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就医压力等。
除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外,上海不少线下医院也开设了互联网医疗服务,将线下的诊疗服务延伸至线上。目前,上海全市已批准85家医疗机构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
以上海同济医院为例,2022年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该医院实施闭环管理,但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仍在照常运行。上海同济医院互联网医院也采取了增加放号数量、增加医护人员排班等措施,试图来满足患者们的用医需求。近期以来,该院的互联网医疗医院累计注册用户量和访问量明显增多,同时处方量是以往的多倍。
保供药
一般情况下,互联网医疗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多家医疗机构资源,可以为患者提供诊前咨询、预约挂号、在线医疗、药品配送等不同需求服务,一定程度有效缓解了线下门诊压力、实现更均匀的医疗资源配置,保障医疗体系高效率运作。疫情下,互联网医疗的存在,及时解决了患者的问诊需求。
家住在上海长宁区的方小琴,近日以来都在努力帮助其所在小区的一些老人们寻医问药。“线上的问诊平台很好解决了问诊、开处方难题,但平台上不少合作的第三方药房仍需要通过快递等承接药物配送工作,基于快递暂停原因,老人仍很难可以及时获取到药物。”
近日,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限于人员出行不便、快递物流等因素影响,如何解决药品配送问题,目前已成为一大难题。
自3月底上海开启常态化封控以来,不少患者的用药主要依靠社区内民众互助、居委会、志愿者代配药,以及应急渠道获取。对于黄连素、蒙脱石散、甲硝锉、布洛芬、阿莫西林等常用药,患者获取相对容易,而像扑米酮片等受管制的处方药,购药渠道却并不通畅,但断药不利于患者控制病情。
针对目前上海患者面临的购药不便、配药难的情况,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在想方设法攻克难关。
自3月底开始,慧医天下互联网医疗平台就针对疫情期间的患者就医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的科普直播和公益义诊活动,与上海名医一起云端服务患者。近期,该平台一直在探索如何联合不同力量打通药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4月7日,慧医天下正式上线了“药急送”服务,联合O2O合作药店解决慢性病患者买药难问题,慢性病患者在“药急送”小程序上选择配送范围内的线下药店,提交问诊信息,等待专业医生开具处方并审核发单,有望可以快速买到处方药。
在“药急送”服务上线的当天下午三点,就接收到了来自上海黄浦区患者的首个O2O线下配药订单,当天晚8点40分,这位患者就收到了来自4.5公里外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南京东路店的药物,用于控制前列腺疾病。
慧医天下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已实现合作的药店迅速扩充至24家,优先打通浦西配送,在运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快门店打包和调度骑手速度。按计划,O2O合作门店将持续增加,除了现有的药店如海王星辰与第一医药外,还将与益丰、国大等知名线下药店携手,预计疫情期间还将紧急上线200余家门店,以提供更广范围的药品配送服务。产品方面,该平台也在积极协调门店与药企厂家扩充种类与备量,陆续完成心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肾科慢病药以及家庭常备药品的全覆盖。
除了慧医天下外,其他平台也在为帮助患者找药、帮助抗疫人员寻找防疫物资而奔波着。
4月6日,家庭主动健康管理品牌复星健康携手国大药房紧急上线“药品求助登记平台”,在严格遵守各地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协调、安排推进履约服务,全力缓解上海居民居家配药压力,为上海居民提供药品供应和用药服务,助力上海互联网购药渠道“充电”。
据介绍,本次复星健康用药求助登记平台覆盖家庭常备药品、慢性病用药、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多种药品种类,其推出的求助平台将根据各区疫情封控情况,积极调度资源,动态调整运力,根据需求来匹配供应方式,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用药需求。
作为一家诞生和成长在上海的数字化医药健康企业,1药网经历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阶段,并在当时积极承接抗疫用品和药品的供应保障工作。自上海疫情形势变得严峻之时起,该公司第一时间也成立了“抗疫指挥部”,协调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力参与战疫。
同时作为上海市疫情防控生活物资保障企业,截至目前,1药网相继推出了包括在线义诊、新冠抗原检测产品供应、慢病续方、企业团体防疫用品和药品专属采购通道等保障服务。该公司已打通从昆山华东运营中心总部至上海的直通车,为支援上海抗疫所需药品和物资提供了快速且有保障的绿色通道。
4月7日,第一批企业团体采购的防疫用品和药品订单从1药网昆山华东运营中心总部发往上海,陆续移交到陆家嘴公安处、周家渡街道办事处、周家渡派出所、浦东新区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浦东电商协会、张江集团等机构和团体的手中,保障这些抗疫重点单位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第一批企业团队采购需求通过1药网的专属采购通道收集汇总后,1药网安排专人与每个机构团队进行对接,并通过“抗疫指挥部”协调开通内部绿色通道,加速订单和仓库发货进程,确保第一批物资能以最快速度送达抗疫一线。
针对目前上海患者存在的购药不便,配药难的情况,1药网又在争分夺秒协调各方打通障碍,积极进行解决,该公司在通过医生、药师为患者提供“慢病用药登记”等服务,并将安排专人跟进紧急的用药需求,以纾缓因疫情封控带来的“用药难”问题。
4月9日下午,1药网正式推出了“上海慢病用药防疫物资购买”服务,通过上线社区用药订单集中处理方案,解决社区居民“用药难”问题。按照配送规则,在自提点10公里范围内,以社区为单位统一购买与配送,而每个社区需指派一位对接人进行需求搜集以及后续分发,有条件的社区和个人也可自行或者安排骑手前往自提点提货。
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作为一家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数字化医药健康企业,更应该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一体化和智能供应链的优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运力逐渐在恢复
疫情未出现前,互联网医疗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利用效率低的难题,通过链接优质资源,进行专业指引,为多层次需求人群提供差异化补充。
疫情出现后,互联网医疗需求爆发,成为抗疫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用户对互联网医疗的了解与认可也在不断加强,医疗健康服务在线化的趋势得到了加速发展。
埃森哲2021年互联网医疗调研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较新冠疫情前一年提高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超过90%的受访者在未来一年愿意选择在线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购药,超过80%的受访者在未来一年愿意选择远程问诊。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至1.5万亿元,渗透率将从2020年的4.3%提升至13.2%。
2020年以来,全国多地发生过疫情,而每一波疫情的出现,对互联网医疗行业都提出了不同的考验,企业们需要为应对患者不同的就医需求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好大夫在线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下,互联网医疗成为患者重要的求医通道,能够及时联系到专业的医生,获得治疗建议。这次上海疫情出现后,很多隔离患者的治疗面临中断,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来说,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仍然可以跟自己的主诊医生长期保持联系,及时汇报病情变化,在线复诊,由此避免因为疫情中断了治疗。”
阿里健康方面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公司正在致力于用技术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为线下紧张的医疗资源减轻压力,最大程度方便居民就诊、用药。
目前关于如何解决患者的用药难题,上海方面相关部门也在尽全力协调各方力量。
在4月9日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关于封控区域的居民医疗保障工作,由街镇或居村委依托网格化等形式,协同属地医疗机构对居民健康需求进行摸排,建立配药需求台账,实施分类管理。对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用药,由小区安排志愿者通过代配药等方式,对接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长期用药的慢病患者还可实施长处方政策,最多可配3个月的药量。
他同时表示,家庭医生团队还主动对接小区内的签约居民,了解需求,提供服务。对基层医疗机构不能配置的专科类用药,如精神类、肿瘤治疗类等专科药品,社区居村委发挥志愿者作用,登记汇总居民相关配药信息,组建代配药队伍,到指定医院专窗配取药品。居民也可利用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配药。
目前患者用药需求的增加,急需第三方配送人员的支持。邬惊雷也提到称,由于近期受药品仓库封控、快递站点消杀、快递员隔离等因素,药品配送时间较以往有一定延长,已抓紧对接物流平台尽快恢复运力,以保障居民用药需求。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顾军表示,上海已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各区梳理区域内服务性行业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从业人员,充实到保供队伍中。4月8日新增上岗人数1096人,市外调配进沪2000人。上海还在统筹城市物流配送资源,组织邮政快递、顺丰快递和重点保供企业对接,开展市内配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包括顺丰、德邦,中通,韵达,圆通等快递企业也在纷纷响应政府号召,迅速发起动员令,为恢复物流做准备。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从推出线上义诊到打通药品配送 互联网医疗2022-04-11
- 【凡人微光】为保证封控小区干净清洁 他们2022-04-11
- 【凡人微光】高亭宇:平昌到北京 奖牌从铜2022-04-11
- 瑞金医院感染科专家:新冠治愈者不具传染性2022-04-11
- 梁万年:奥密克戎是更难“考题”,动态清零2022-04-11
- 新华全媒+|广福日记·8户11人:方舱2022-04-11
- 全球连线|外国人在上海:“我完全支持中国2022-04-11
- “每个管道的布局都要精心设计”2022-04-11
- 上海临港方舱医院连夜转运孕妇顺利生产2022-04-11
- 2022年4月10日上海抗疫热点汇总(0时~18时)2022-04-11
- 【新闻特写】同心协力 共同战“疫”2022-04-11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两大亮点 专家:处理2022-04-11
- 蜜雪冰城门店非法使用童工 打工女孩现在在2022-04-11
- 法院果断出击将厂房腾退 优化营商环境离不2022-04-11
- “反诈老陈”辞去警察职务 这个路就由他自2022-04-11
- 韩国进口火鸡面存在保质期双标 在中国销售2022-04-11
- 男子健康码三月变红20次 科技防疫也要有科2022-04-11
- 收钱只一秒,退款月余难讨,一个等字到底是2022-04-11
- 《艾尔登法环》结束霸榜生涯,Steam公布本2022-04-11
- 超17万人预约申购成功!i茅台App上线一周成2022-04-11
- 比亚迪海豹之后 又一款直面特斯拉Model3的2022-04-11
- 蔚来李斌:2022年5月10日起对旗下产品价格2022-04-11
- 共用6500块积木 UP主爆肝还原《武林外传》2022-04-11
- 12代酷睿芯片弯了?Intel回应:顶盖变形会2022-04-11
- 河南尉氏:“一喷三防” 保丰收2022-04-11
- 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2022-04-11
- 交通运输部 疫情防控要确保公路交通网络不2022-04-11
- 治沙“神器”!这里的“草魔方”锁黄沙2022-04-11
- 探访上海保供企业:不少配送员临时改行送菜2022-04-11
- 孕妇就诊难、群居环卫工人生存状况差等,这2022-04-11